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社会文化论文

女旁汉字构造与社会文化内涵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16年06月25日
  前言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是原始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产物。它凭借一种书写载体的身份进人了社会文化视野,并间接记录着古代社会历史状况与文化现象。其中女旁汉字在古代汉语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席位,因其数量之庞大,构造之典型,内涵之深邃。女旁汉字,以取人侧面图形为依据,111在形式构造上具有类似的会意之法。而女旁汉字的意义阐释,则在取形之外,更多地夹杂着社会文化与时代烙印。与此同时,女旁汉字背后所隐含的女性话语’也是其自产生之时就不断被历史所赋予。此外社会加之于女性以另类的文化意义,使得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内涵。直至当下随着文化语境的不断宽松,女旁汉字依然有着新时期的时代烙印,也依旧书写着自我演变的发展史。
 
  一、女旁汉字的原始渊源
 
  女旁汉字的构思,乃至其逐渐成形、产生与运作,可以归因为氏族社会的兴起与家族婚姻制的不断确立与完善。m“女”字以上象“交手”,下象“屈膝”P1的解形之义,在原始文字中最先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说文解字注?女部》中的首个女旁形声字就是“姓”。它的出现,因其所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分工逐步明确化而带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又为文字的衍生提供了某种可能。“姓”是人所出生的那个家族的代码,意为“人所生也,从女从生”m。“姓”之产生,带着一种“唯女子才能生养”的原始生殖崇拜。这种崇拜使得女性地位在短时期内得以提升,人类'繁衍数量一度激增。这种自然现象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会对人类的文化现象产生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回归上古时代,女旁的成字时间也基本吻合于母系社会时代。那个时代群婚制度的兴盛,某种层面上似乎承认了女性的生殖地位,却有意识地忽略了父系这一单支因素。但随着婚姻制度的演变,专配婚制文化的产生,女性地位式微。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与身份的规范化与确定化,某种意义上加速了女旁汉字其它社会内涵的不断被赋予。此外女旁汉字也不再局限于以“姓”字为主,也逐渐脱离其原始构造阶段的含义表达。
 
  二、女旁汉字的形式构造与文化内涵

        女旁汉字的文化内涵,与体现男性文化的汉字文化有一定差异。“男者,从田,从力。”m这种差异体现为以“男”字为部首(如舅、甥、嬲)造字数量上不占优势,形式构造也不具有代表性,而女旁汉字所呈现的社会文化内涵却相当可观。
 
  以本文所研究的《说文解字注》为例,作为收 录与研究女旁汉字工具书,其共收字241个。161女旁字的构成基本以形声字为主(如“姝”“姿”字),即由带有浓重性别色彩的女部部首。另外还有基本能够单独成意的象形字(如“女”)与会意字(如“妇”“猙’等)。
 
  从形式构造上看汉字,根据构字成分的差异,可以将汉字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大类。有一个构字成分组成的汉字称为独体字,反之两个以上便是合体字的范畴。以《说文解字注?女部》为例,“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这个简单的象形字就是独体字。
 
  部首“女”字所构成的女旁汉字,尽管部首位置各异,但其具体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却不是部首的位置所能决定的。部首“女”字在构成字中主要表示女性及有关女性的文化现象。基于此,本文也尝试从这一角度将女旁汉字所呈现的文化内涵逐一归类。就其字本身展示意义的功能层面,期冀达到某种社会审美心理共识。以下仅是粗略划分,共为六类。
 
  (一)标识符号,区别身份
 
  “媪”“婢”“妇”“妞”等字,表示身份各异的女性。《说文解字注?女部》:“媪,女老称也”;“婢,女之卑者也”。这种符号性标识,某种意义上与男性在社会文化领域内进行了身份的本质区分。
 
  上述女旁汉字,都是以“女”字作为部首。因部首的表意作用也是直接有效的,因此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构成字的字义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部首作为一种类符号,它是这一语义范畴的原型,集中反映了所有成员的共同特征。
 
  如上所述,以女性身份与年龄差异为标准来划分女旁汉字,并将这一类字大致归为一类,具有一定可行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相似性的原则,通过类比的方式,用范畴的原型“女”作部首,将以上这些构成字归入同一语义范畴。
 
  (二)氏族社会,最初姓氏
 
  “姜”“姬”“赢”“姚”“姒”“転”“铣”等字表示原始姓氏。《说文解字注?女部》中共有10个字。部分有“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姬,黄帝居姬水,以为姓”;“赢,少昊氏之姓”;“姚,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紜,祝融之后姓也”。
 
  有学者认为,姓氏之类带有“女”字的汉字,在较为原始时期的甲骨文献中就已记载。w以姓氏为主的女旁汉字,在各大词典的收录情况,往往是紧接象形“女”字。如此收录,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当时正处于母系社会时期,对于女性的崇拜,尤其是生殖领域较为显著。加之社会经济欠发达,分工还不是很明显,女性地位较高于男性。姓氏以女旁为主的造字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当时社会发展现状的一种折射或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内涵的表达。
 
  (三)女性亲属,宗族身份
 
  “妪”“姊”“嫂”“姨”“妹”“娣”“姐”“姑”“妣”等字,表示女性的亲属。这貌似与上述所涉及的身份各异的汉字有重叠之处,但前者更多的是以年龄基准来区分,夹杂着某种意义上的群体社会属性;而后者则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衍化生成,带有明显的个体家族属性。两者交叉之处实乃较少’但却容易归为一类。此外就字所呈现的社会意义的差异,某种意义上本质的差异性决定了两者是分属于两大不同意义范畴。这些字在《说文解字注?女部》中有15个,部分含义如下解释:“妪,母也”;“姑,夫母也”;“姊,女兄也”;“嫂,兄妻也”;“姨,妻之女弟同出为姨”;“妹,女弟也”;“妣,死母也”;“娣,同夫之女弟也”。
 
  女旁是字义结构中的主体要素,更在表示家庭亲属关系的性别层面上,传达着较为间接的女性话语。但主体因素只能区别亲属关系的性别,却不能直接反映这种关系,因为部首只能起到说明、提示字义的作用。上述诸字中除女旁以外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所表示的亲属关系只是抽象的概念,不仅不能用具体的形体来表现,即使在认知过程中,也不容易被感知。由此可得,作为女旁的部首是容易被感知的。因此女旁汉字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展开对男性文化的某种抗衡姿态。
 
  (四)女子之“字”,女性专有
 
  “娲”“娥”“嫄”“婕”“燎”“姨”“媚”等字,表示女子的字。《说文解字注?女部》中有18个字,部分有“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娥,帝尧之女,舜妻娥皇字也”;“嫄,台国之女,周弃母字也”;“婕、獠、姨、綢,女字也”。
 
  据考究发现,女字的产生年代较早。如上所述,女性地位在当时社会还是比较可观,这与后期男权社会的状况迥异甚殊。在往后发展的男权社会中,女子作为社会低下的群体时刻受着“三纲五常”的限制。女子在当时社会是处于所谓“乃不知地位,无论女字”的ffi尬境地。因此,女旁汉字中女字书写的出现,应该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但女字的形式,也与出现较晚的文人骚客为主的男性为代表的“字”,在取字范围、数量呈现、表达技法有着本质区别。男子的字一般由两个字构成,不一定非得使用女旁汉字。恰恰相反,其“字”的选择取向则基本以古代汉语中能够体现一定品性或修养,带有升官发财之意的吉祥之字较多。因此可以说女旁汉字所呈现的“女字”现象,作为抒写女子特有的文化篇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是难能可贵的。
 
  (五)体态仪容,个人品质
 
  “妩”“好”“鎂”“姣”等字,表示女子的容貌、姿态和神情。《说文解字注?女部》:“妩,媚也”;“好,美也”;“娱,色好也”;“姣,好也”。
 
  “娴”“佞”“婪”“嬾”等字,表示女子的品性。《说文解字注?女部》:“娴,雅也”;“婪,贪也”;“嬾,懈也,怠也”。
 
  这些构成字在部首结构中的关系基本是相同的。女旁在表7K字、容貌、姿态、品性时,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体意识。字、容貌、姿态、品性是女人的一部分,而女旁汉字所涉及的意义场域则更多地表示是整体的女人,或者说女人的整体。部首与构成字所表示的概念,是处于同一认知框架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当然,女旁汉字所含有的品性之意,实则男子亦有之。但造字却是用女旁为部首,以表面的貌似以偏概全的姿态来表现拥有的主体,这从客观上说明了造字者对于女性的偏见。若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视野中看待女旁汉字,这也折射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开始由生殖的崇拜到女性地位式微转变的趋势。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女性地位与社会角色随着语言造字的发展而不断嬗变的状态。
 
  (六)女性动作,体态行为
 
  此外,“娩”“妊”“娠”等字,表示女性妊娠分娩的过程。《说文解字注?女部》共有6个字。部分如下:“妊,孕也”;“娠,女妊身动也”;“娩,生子均齐也”。
 
  “婧”“録”“妨”“妄”“奸”等字,表示不同的动作。《说文解字注?女部》:“婧,竦立也”;“绿,随从也“妨’害也”;“妄,乱也”;“奸,犯淫也”。
 
  这些女旁汉字都是行为过程的体现。女性作为动作的主要实施者,是整个活动中的一部分,并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过程。但如上述所说,女旁汉字中包含的对于女性的主观偏见,也在“妨”“妄”“奸”,包括表示心理活动的“妒”“阶”等字中逐一体现。古代汉字通过选择部首的排他性原则,191还是带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痕迹的。
 
  三、当代语境中女旁汉字的文化内涵
 
  (一)女旁汉字夹杂方言,渐趋大众化
 
  女旁汉字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仍衍生出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词汇。这些词汇多通过网络媒体等新的大众媒介载体得以广泛传播。其传播范围与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古代,但究其文化内涵层面所呈现的男女不平等意识,却在同一时间内相对凸显。如“他妈的、他奶奶的”等词语,基本以表示亲属称谓居多。这种语言表述现象被视为一^有失家教,没有文化涵养的一种标志。此外夹杂着某种方言意味的语言表述,本身对传统礼教观念、家族观念构成了挑战。
 
  但与此同时,更多的带有男性口吻的口头禅也随之产生,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女旁汉字在当代语境中面临的尴尬境地。如“你大爷’我爸是李刚”这样的语言叙述,一定层面上又带有某种颠覆性的性质。它试图去解构对女旁汉字约定俗成的理解,但终究难以消除女旁汉字的文化内涵的先验认知。
 
  (二)女旁汉字专业化,非主流文化阐释
 
  女旁汉字的逐渐分化,也在特定称谓内予以“正名”。它的重新审视,与当代开放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如“芙蓉姐姐、凤姐”等词语的出现,更好地概括了一代新人形象,可能其中不乏某种情感宣泄。但它的出现,与此同时也暗含着传统文化需要重新讲述的可能性。“度娘”称呼的产生,带有某种喜剧的调侃成分。他所传达的“像亲娘一样”的文化内涵,甚至带有某种暧昧的情感倾向。但恰恰是这种拟人化表达,却某种程度上是对古代女旁汉字文化阐释的一种僭越。
 
  此外,“度娘”能够与“谷哥”在大众传媒时代的网络平台领域共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无疑向世人揭示,女旁汉字文化与男性文化能够同时跻身时代,引领时代话语特征,并在某种意义上被不断地“正名”。
 
  (三)女旁汉字职业化,商业化走向
 
  女旁汉字中的称谓用语之所以能够为当代文化语境所驾驭,因归功于自身含义的身份甄别功能。通过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分析不难发现,部分女旁汉字正逐渐成为某类行业的职业代名词,如“空姐、保姆”等。该字所构成的词,某种意义上揭示了行业人员的基本身份及大多或根本为女性角色所垄断的行业现状。与此同时,其表达的通俗易懂与生动形象性,造就了时下流行语广泛使用的现象。这也使得进入大众表达领域的女旁汉字,逐渐带有某种商业化的倾向。这也是为何女旁字能够跻身于当代语坛,并能为大多数社会群体所认知与接受的重要原因。
 
  结语
 
  探究女旁汉字的形式构造及其构造方式,以窥测出女旁汉字隐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其中包括女性自身阶级状况及时代所赋予其的社会认知。
 
  女旁汉字在既定时期呈现出多元化的社会内涵,并随着社会的客观化运作与人类主观化情感的融人,女旁汉字被约定俗成地赋予了某种意识形态的特定含义。与此同时,女旁汉字的逐渐发展,意义的不断更新’使得诸多汉字呈现出就当时以外更多的女性话语。
 
  此外女旁汉字在当代语境下有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它的文化内涵的逐渐类型化也一定程度上是其不断被正名的过程。这也意味着女旁汉字“再次”或重新进人文化语境,并不断受到重视及予以科学与理性地“解读”。与此同时,挤身于当代语境的女旁汉字社会文化内涵研究,也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创新与突破。
 
                                                                                                                           毛伟东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