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工程技术类 > 工程硕士论文

基于Q-COOP的工程硕士专业实践组织模式探索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19年08月08日

  摘要:专业实践是保证工程硕士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专业实践模式发展现状,再以c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为研究对象,总结近五年专业实践推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提炼出“Q-COOP”这一新型实践组织模式,并对其内涵、具体运行方式加以具体阐释,最后在试点推行下本模式所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Q-Coop;全日制工程硕士;电气工程;实践组织模式;实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1国内外实践组织模式发展现状


  1.1国内现状


  我国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实践组织模式存在以下两种:


  “订单式”培养模式。该模式采取“订单学习实践学习就业”,主要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协议,引进企业资金、设备以及人才规格,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模式。这种模式紧贴用人单位需求,学生适应能力强。


  “项目式”培养模式。该模式采用以开发企业关键技术来目标,将校内培养方案与企业单位横向项目结合起来,以缓解企业科研力量薄弱的困难,让学生获得工程实践的经验。


  1.2国外现状


  国外的工程教育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较我国更成熟和先进,实践培养所采取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以下两种:


  “双元制”培养模式。主要在德国广为采用,特点在于将学生设定为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双重身份,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也采取了类似的管理思路。


  “one-2-one”培养模式。主要在美国推广,该模式采取企业设置实习门槛,学校监督企业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指导教师,学校定期到企业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上述几类实践方式,均强调贴近行业,提倡校企联合,通过让学生获得工程经历,竭力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对我国现有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大工程和新工科培育的环境下有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


  2“Q-COOP”模式的内涵


  2.1“Co-op”的概念及内容


  “Co-op”是指Cooperativeeducation,也称产学合作教育。最先是在1906年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提出的带薪实习项目,它源于实用主义哲学,其实质即一种“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以及系统并深入的工学结合,真正意义在于获得工作经历,增加就业率。


  “Co-op”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加拿大滑鐵卢大学为代表的大批重视科技、工程发展的高等教育机构兴起,培养出了大批符合雇主要求且拥有竞争优势的工程类人才,雇主及行业的极高反馈造就了“Co-op”培养模式的巨大成功,并使其成为了实践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历史性飞跃。


  这类实践组织模式通过动手研究亲身感受世界,将高等教育外延出教室,使教育与实践真正互相融合,同时也己广泛推广至世界各地的高校,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状况。它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竞争力的同时,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声誉,加强知识、成果的流通与转化,高等教育机构服务社会、体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2.2“Q-COOP”的定义及关键因素


  “Q-COOP”的定义:“Q-cooP”衍生于“co-oP”,是“Quality-Cooperation”的简称,也称“高质量协同”。它是指在传统意义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以“突破关键、协同育人”为指导思想,以质量为核心考考核因素,以实际工程项目作为企业、高校合作纽带,实现联合科技攻关、联合产业化,最终推动协同育人、产学研深入发展的专业实践组织模式。“Q-COOP”的关键因素:


  第一,以质量考核为牵引。“Q-Coop”式实践组织模式的首要特征是以质量考核作为重要牵引手段。首先,体现在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专业实践过程中的前期选拔、中期考核以及后期的评价,以及岗前辅导三个核心环节都将进行筛选和实质考核,每一个实践环节都须依据上一环节考核结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后续工作。其次,对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年度考核。学校对实践基地建设进行年度评价,对实践效果突出的基地加大技术的支持,并给予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优先权;对于实践效果欠佳的基地,或与合作单位一起加强监督和指导,或取消该基地的建设计划。最后,对企业导师的动态监控。聘请企业工程师进入基地担任企业导师,对其学生指导情况、培养效果、科研业绩进行聘期考核,实现动态调整。


  第二,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纽带。“Q-Coop”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必须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实践选题,实现校外校内导师项目合作,进行联合攻关,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协同创新,旨在促进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相结合,缩小高校教育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在校企之间建立起产学研的协同育人路径,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三,以解决生产问题为目的。“Q-Coop”实践模式努力结合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发展需求,让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全程参与专业实践,实现对实践环节全周期闭环式管理,有效防止了专业实践的形式化。学生在站期间参与生产工作的时候,根据生产需求,提炼工作领域内今后的科研项目,缓解指导教师科研压力大的问题。在站人员众多,在站工作学习时间长,专业齐全,有条件自行组织科技项目研发或配合完成科技项目,对重大科技项目、生产专项工作和企业导师的支持、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校企合作深入,依托工作站合作研发科技项目,举办校企互访和技术交流,校企协同工作不断深入。


  3“Q-COOP”模式的具体运行


  第一,“Q-Coop”实践组织模式具体运行机制,“Q-COOP”模式主要是对实践过程中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关键时间节点进行质量监控得以落实。具体如下:


  前期选拔。前期选拔主要是对进入各个实践基地的学生进行分类选拔,实行双向选择。首先各实践基地会结合企业自身或双方合作,发布实践课题,设立岗位。随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研究方向,申报各个基地的实践课题,并由学院组织初选。最后由各个实践基地的企业专家组审查申报学生的综合条件,确认最终人选,安排实践指导导师;同时,双方导师根据实践课题制定实践计划以及调整课程计划。中期考核。学生实践内容主要为项目制课题研究,企业将对基地研究生的实践计划、实践过程和实践阶段性成效等整个实践链条实现多维度考评,并在实践成果考评时,成立校内外导师综合评议小组,对实践期间拟定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项目答辩,综合给出实践成绩。


  后期岗前辅导。基地将以工作素养、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为主要考虑因素,通过集中培训、课题研究、岗位实习等方式对基地研究生进行理论知识、实操经验、电力研究和应用前沿理念、专业技能和能力等模拟真实岗位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对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企业将提前录取或者推荐就业。


  第二,全周期闭环管理模式基地将严格把控培养质量,对整个实践环节实行全周期闭环质量管控机制,将日常考核、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采用周例会、月例会、季度实习成果交流会、协调会等形式加强学术监督和指导,采取研究设计和学术论文、素质能力测评、工作态度评价及成果报告等形式,系统、全面地考评基地学生的实践情况和综合素质能力。


  第三,项目合作与资源共享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坚持以“以解决重大生产问题为目的”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即双方导师联合申报项目,对成功立项的项目,学生进入基地后围绕项目开展工作,未立项的项目学生开展前期工作。


  在资源共享方面,双方将实现相互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大型公共仪器设备、技术标准检测评价机构,逐步搭建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双方互聘对方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作为本单位的名誉专家、客座教授、参与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技术咨询等活动。


  4“Q-COOP”模式的实践成果


  “Q-cooP”模式是c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近5年来,通过16个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经验中逐步摸索和总结出来,并在如云南、四川等几个大型实践基地的运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1学术成果显著


  近5年,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生公开发表论文190篇,其中scI论文51篇,占比26.9%;EI核心期刊110篇,占比57.9%。研究生参与企业科技项目182项,解决生产问题105项,管理问题13项,避免特大生产事故1项,3项实践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4.2科技成果突出


  近5年,学院与8所企业联合申报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5项研究成果得到电网公司的重点推广,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专利奖50余项。


  4.3基地示范效应进一步扩大


  学院在前期选取了3个基础较强的实践基地进行“Q-cooP”模式的重点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后并逐步推广到其他13个在建实践基地中。与四川省电网公司联合建立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先后获批校级和省部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及实践示范基地,与云南电网联合打造的产学研特色基地,在云南省和全国电力同行中产生了良好影响和示范辐射作用,《中国电业》《南方电网报》《昆明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2017年,该基地获批“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5结束语


  c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于Q-Coop式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组织模式,在传统意义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考核与把控,以质量为考核核心因素,改进了专业实践的运行模式,优化了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电气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电气工程实践型优秀人才,最终推动协同育人、产学研更深入地发展。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