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教学质量应用问题论文(共3篇)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17年12月29日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数学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


  第1篇:浅谈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教師都应有责任关注、关爱、帮扶每一位学困生。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我们学校是子弟学校,人数不多,可生源构成复杂。学生的差异性就比较大,尤其上了高段,两极分化极为突出,因此,帮扶学困生迫在眉睫。我们制作了问卷调查,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接着根据学生平时表现,与学生展开沟通后,大致小结出以下主要问题:


  1.学生的差异性


  这个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些方面平时我们不愿提,总怕伤到孩子们的自尊心。我们学校的孩子,一部分是大学老师的孩子,一部分是工人家庭的孩子等。从这点出发,不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及教育资源就有很大差别,从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发展水平。


  2.学习态度


  用心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堂。通过问卷调查与实际,发现学困生有个共同点:上课不专心,不会倾听,完全没有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不知道思考“为什么”。学数学要讲究推理,可这些孩子基本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


  3.不能做到及时巩固


  作业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学困生不能独立高效地完成作业,写作业不管对错,或者各种渠道抄答案,更不用谈学生还会主动复习。长此以往,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学生也越学越费劲,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成绩当然不会理想。


  三、帮扶计划


  针对以上我发现的一些问题,特此制订帮扶计划:


  1.和学困生谈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因为这些孩子比较脆弱,怕老师谈学习成绩。五年级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尊心很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伤到孩子,相反一次关切的交谈会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暖暖的爱,当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后,孩子喜欢上了老师当然就会喜欢上这门课,从而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2.打好坚实的基础,计算是根基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盖楼一定要打好基础,学习数学更是如此。我们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教材的编排非常巧妙。每个知识点都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例如计算,低段学习整数加减乘除、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到了高段无非把整数换成了小数、分数、百分数等,其他的没有变化。其次,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计算都是以整数运算作为基础,转化为整数来运算的。最后,从试卷中分析,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每种题型看似不是计算,但细细会发现无非最终还是计算,算式会列,结果还是要算对。所以每套题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分数都和计算有关。因此,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是扎实、熟练的计算能力。尤其五年级的孩子千万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与其做太多题,倒不如安安心心地做计算。


  3.抓住课堂,不懂就问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提到过学生之间有差异性,这些学困生更是如此,接受慢,就更应该全身心投入,思想高度集中,遇到问题多问多想“为什么”,把问题彻底地搞明白,从而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求知欲与成就感,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课堂上碍于面子,不好意思问老师,那么利用课余时间多向老师提问,向同学提问。当老师看到孩子们来时的满脸疑惑,离开时的恍然大悟,心里就会无比开心。


  4.及时巩固,归纳小结


  我们知道人都有遗忘率。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会加快、加深。因此,有的同学想着上课听得很明白,不用管了,可往往一段时间后,都想不起来了。课后的作业是检验我们掌握情况的法宝。只有自己独立、高效、准确地完成作业,才能真正掌握。可我们的学困生自制力相对差一点,家长们要切实负起责任,监督孩子认真完成作业,不再是应付差事,要么得过且过,要么交给“小饭桌”只填完答案,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其次,做到定期复习、小结。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简单的总结归纳能力,每堂课,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需要记录下来,定期复习,温故而知新。在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理解、融会贯通,当把整个单元乃至整本书内容联系起来就一定有新的认识与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前学后忘。


  以上是我个人通过几年教学工作积累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个别学生有所帮助。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细心、爱心……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爱的温暖,让他们不断地向真正的优秀生迈进。


  作者:任刚


  第2篇: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途径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课程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对孩子的一生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小学数学教材也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还需要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受到一定的局限,教师很容易忽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课堂教学以老师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自顾自地讲课,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步伐,也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新意。


  2.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部分数学老师只对数学教学制定知识的目标,而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情感等都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的教学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以学生为本,改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让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


  数学这门课程,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因此很多数学老师常常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在布置了家庭作业的基础上还布置相应的同步训练题,这样使部分学生很难应付,使得学生每天熬夜进行数学学习。这样的教学很容易打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小學生的数学学习任务如此重,很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孩子对于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学得很快,就会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传统的教学枯燥乏味,所以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是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把复杂的题目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解决,例如:“一个等边的三角形边长是两厘米,如果这个三角形沿着一条直线滚了一周,这条直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这个题目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来解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抽象的题目变为具体的实践。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试着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题目进行操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让数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同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老师在教学前应当对课堂的教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各方面都定出明确的目标,注重学生的情感、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合作探索、沟通交流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与沟通。而在进行作业练习时,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依赖他人,坚持自觉自主地学习,这样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如此一来,数学教学的质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必须全面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在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勤动手勤动脑,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学习时能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在练习时能够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作者:卓特


  第3篇: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应该以“思考”为起点,即让学生学会思考,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将知识蕴含在问题之中,引导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


  一、以问启思,引入教学内容


  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通过提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和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例如,对于“长度单位”的教学,我先安排学生在课前准备了直尺、回形针、小刀、铅笔、橡皮、练习本等物品,在课程开始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小刀和回形针进行比较,同时提出问题:“小刀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学生比较之后很快回答道:“小刀长,回形针短。”我继续提出问题:“小刀和练习本,那个长、哪个短?”学生也很快做出了回答:“练习本长,小刀短。”然后,我放慢语速,问道:“为什么一会儿说小刀长、一会儿又说小刀短呢?我们的小刀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小刀的长度呢?”这时候,很多学生开始思考,也有的开始互相交谈讨论。可见,这些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层层设问,展现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设置一个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并将教学内容蕴含在问题之中,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解答这些问题,层层展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在讨论、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将教材中分月饼的例子呈现出来,使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同时对这个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然后,仍旧结合教材中分月饼的例子,通过设置“表示什么意思呢?”“是怎么书写的呢?”“应该怎么读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折纸、思考生活中其他关于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分数及其内涵的认识。继而,我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折成四等份的纸,让学生观察这张纸的特点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任一部分,即引出了分数。以此类推,通过层层问题,从到再到,一步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以问启辩,解决教学难点


  俗话说:“理不辩不明。”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在互相论辩中解决问题,获得真知。


  例如,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学过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甚至有些学生对这几个定律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综合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单计算,会是教学的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一组计算题,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怎样计算速度更快。有的学生说用运算定律会快很多;有的学生说直接计算就可以,如果先观察算式特点,再去思考用哪个定律,然后再计算,反而会浪费时间。这时,教师让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分组,一组按照正常的方式计算,另一组在计算中运用运算定律。通过比较两组所用的时间,可以发现用运算定律能提高计算速度。然后,请利用运算定律的那一组学生派出一位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利用运算定律计算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实践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以问作结,引发深入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在很多小节的最后都设置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类似问题。在学习完相关知识以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问题教学法时,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都应该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以免问题过难、过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之后,还应该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思考时间。总之,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


  作者:惠云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