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工程技术类 > 工程硕士论文

、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18年02月10日

  实践基地建设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研究型大学一直以来以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为主要任务,在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独特的问题。以W大学为例,总结了其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措施。为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了参考的案例。


  一、背景与研究意义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次。要培养应用型、高层次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必须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专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求高校要注重吸纳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联合的实践教育基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的作用,构建互利共赢的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培养新机制,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基地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


  实践基地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高校,建立实践基地是政策的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路径;对于研究生,实践基地为其提供难得的实习机会,有利于其培养自身职业素养,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对于指导老师,可以从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遇到的科学技术难题;对于企业或科研院所等合作方,实践基地为之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重要的科研力量,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实践基地增加其在学生中的知名度,为其招徕人才。


  长期以来,研究型大学其主导的研究生教育是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对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中的实践环节还需进一步增强,在实践基地建设中,研究型大学会遇到各种与工程应用型大学不同的问题。因而很有必要总结并探索出一条适用于研究型大学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道路。


  二、实践基地建设经验


  W大学由研究生院负责实践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政策制定、建设成果的考核和备案,由各个二级培养单位负责具体的实施与建设。W大学针对工程类别已与广东省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华为公司等几十家工程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其中有比较成功的,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改进的。


  (一)实践基地的选取。学院依托二级培养单位积极寻求已有长期稳定的科研项目合作的企业及科研院所来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研究型大学常常与各种科研单位有密切关系,容易与之协调共建实践基地。研究型大学与研究型的科研单位更容易联合申报项目,可以更好地保障实践基地良性持续发展。此外,研究型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对研究生实践成果的评价更容易统一标准,使得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实践基地的实践项目、实习实践要求、毕业要求保持一致,不会出现因为项目或其他实际工作偏离了专业培养方向,而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实践基地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校方二级学院成立“专业实践领导小组”,负责实践基地遴选和实践计划审核等工作,实践基地共建单位设立“实践基地办公室”,一般挂靠在企业人力资源部,提供实践项目和岗位以及学生实践管理,以保障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学习生活和安全。校方二级学院和实践基地共建单位联合成立常务联络机构“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分别由共建双方的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实践基地事务的联系和沟通和落实。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实践基地相关管理制度,保障专业学位实践基地长期有效运行。


  (三)实习实践学生选派和管理。校二级培养单位制定合理的选派标准和相关制度,由学校老师通过考核和适当筛选来选派学生,保证实践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让到实践基地实习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素质符合实习实践要求。例如,一些学生不能适应从学校到单位环境的突变,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适,这不利于学生在基地的科研和学习工作,也给基地的正常运行带来诸多不利。通过初步的筛选和选拨,在符合专业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适应能力强、抗压能力强的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实践。


  (四)实践基地兼职导师遴选。为了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得到有效的指导,要求实践基地配备实践基地兼职导师对在实践基地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实践指导。实践基地兼职导师需通过适当遴选方能进行指导,遴选专业水平高、有经验、有责任的兼职导师。W校出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管理规定(试行)》,用制度化保障实践环节质量。


  (五)双方建立有效地科研合作机制和定期的学术交流机制。实践基地共建单位结合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设立提供实习实践的项目。定期举办基地建设暨学术研讨会,总结阶段性工作情况,研究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结合双方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下一阶段研究课题和项目。学校和企业联合研究课题和申报项目,是保障基地建设经费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增强学生论文和行业联系的紧密性,符合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要求。


  (六)校内校外导师的各自责任和任务。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双导师制”。整体讲,研究生在校的课程学习阶段,主要由校内导师指导,在实践基地实习实践期间主要由校外兼职导师指导。校内导师要根据研究生在基地的研究项目,制定实习实践计划,确定整体内容与要求。校外兼职导师要负责研究生在基地时的具体指导、阶段计划的考核、实习报告评定等。与基地有横向项目的校内导师可以更多的参与到实习的指导中,与企业缺少横向项目联系的,则应该让兼职导师在研究生实践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校内校外均需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对学生实习实践的情况作出考核和评定。


  (七)专业领域差异化的实践管理。学校方面客观对待各专业领域之间的差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基地实习实践的地点和形式不做强制要求。例如,计算机技术领域、软件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一般都有实际行业或企业的应用课题,一般要求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生进展到实际行业企业单位进行调研,不定期沟通了解、中期反馈等环节,可在校内的导师工作室进行部分实际单位课题研究来作为实习实践的一部分。由于这类专业领域特点,就不一定要求研究生必须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完整的6个月实习实践,可以灵活性的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实践,只要可以达到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实践能力也认可研究生的实习实践。


  三、实践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一)基地发展状况差异较大问题。有些校二级学院建立的实践基地能够很好地实现其功能,但是有些实践基地却或是流于形式,或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有些实践基地挂牌成立后,因为缺乏推进动力或是因为资金短缺问题等,长时间保持“空牌基地”状态,并没有接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基地实践;有些基地则是在联合科研项目结题后没有后续项目,因无专业学位研究生再进实践基地而停滞建设;有些实践基地是因为共建基地单位领导更换,原先因为校友关系维系的实践基地也随之停滞,等等。


  (二)实践基地供需矛盾问题。对于一些发展迅速的实践基地,随着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深入,科研项目数量增加迅速,实践基地对研究生需求的数量急剧上升,但是,研究型大学导师们也有很多自己的研究课题,数量不断减少的学术学位硕士不能满足科研力量的要求,很多导师不得不让工程硕士参与到自己的项目中,因而其派出研究生的热情跟不上实践基地需求增加的步伐。与实践基地没有科研合作项目的老师更不愿意派出自己的工程硕士到实践基地。


  (三)学制问题。目前,W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为两年,全日制工程硕士第一年在校内上课,第二年重点在写论文和找工作,无法安心在实践基地实习,国内很多大学也存在类似问题。


  (四)校内外导师交流不足。研究生实践基地一般离学校较远,共同指导同一个工程硕士的校内校外外导师在很多情况下也互不认识,因而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沟通和交流,校外兼职导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与的指导有可能会偏离学校对研究生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四、实践基地建设对策与规划


  (一)学校搭建好基地建设平台,进一步加强学校各二级学院之间的交流。可以由研究生院定期组织校内各二级学院开展实践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各二级学院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总结经验、讨论对策和未来规划。为了调动二级学院积极性,制定激励政策、采取激励措施,定期举办示范基地的评选,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将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纳入到二级学院年终考核体系。


  (二)建立健全校内外导师激励机制、校内外导师沟通机制。对校内导师,学校在分配导师指导名额时,适度增加与企业有良好合作的老师指导名额;将校内导师评奖评优与学生实习实践情况挂钩。对于校外兼职导师,学校和共建单位可以联合设立优秀兼职导师荣誉称号,设立奖励基金,并可以将之与企业其他综合类评奖挂钩。“双导师制”的优势体现在双方的联合指导和相互配合上,为了发挥这一优势,可以通过制度的手段规定沟通频率、方式等,用沟通日志记录沟通情况,也可以搭建网络沟通平台,突破空间限制。


  (三)改革全日制专业学位学制,改革完善其他相关制度政策。存在学制问题的高校可以对学制进行改革,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学制增加到两年半或是三年,以保障研究生实践的时间和质量。同时,要改革其他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不符的制度政策。


  (四)统筹搭建校级实践基地信息平台,做好信息化建设。在实践基地信息平台上统一发布各共建单位实践基地的用人需求和项目需求,并通过平台发布选拔的相关细则和消息。多数实践基地是以二级学院为具体实施单位和企业联系的,但是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往往涉及多学院多同专业,校级的统一信息发布平台能够成功解决企业需求发布面不广和学生信息不通畅的问题。另外,平台的建立使得各企业、各实践基地间形成市场化的竞争,让实践基地主动提升硬件条件以增加自身竞争力,学生通过平台信息,其实践的选择范围大大提升,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兴趣选择实践基地,积极性会得到大幅提升。


  (五)导师分类遴选,分类指导。对于综合型大学,一方面承担着培养研究前沿科学任务的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精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人,因此将指导教师根据其科研情况进行分类遴选,分类指导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这样解决了导师不愿派出研究生到实践基地实习的问题。


  五、结语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牵涉各方面的复杂教学任务。研究型大学要结合自身特点,改革并克服各种问题,探索和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建设道路。文中总结的经验和存在问题,都是在当前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基础上的。在某些情况下,大学原有的一些政策制度、组织架构等对实践基地的正常建设运行造成了阻碍。现阶段,各研究型高校主要采取一些向这些阻碍妥协或者直接避开阻碍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研究型大学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改革各种现有制度和体制问题,摸索出可以长期实施的,高效有力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基地建设方法。以保障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实践质量,切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高层次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


  作者:邹玲等(作者单位为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