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浅析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的途径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19年05月11日

  摘要:提高《行政管理学》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对社会问题特别是行政现象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行政管理学》教学质量的优化方案,可从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等多个途径入手,以其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240-02


  作为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或者任意选修课,《行政管理学》课程在众多高校各类专业特别是政法类专业(主要包括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中普遍开设。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记得住”、“用的上”以及“讲得清”、“论得通”,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优化的途径提出一己之见,供同仁探讨交流。


  一、《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亟待提高


  行政管理活动已渗透到政府、企业、高校等社会组织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门充满实践性、研究性、思辨性、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综合性学科课程,《行政管理学》不仅是政法类专业必修课程,同时已被全国高等院校广泛列为非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选定选修课程或者自由选修课,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行政管理学研究紧跟政府行政管理实践步伐,不断地处于探索与变革当中,其内容、体系、指导思想也不断地更新,这必然要求行政管理学教学必须紧紧地抓住当代政府行政管理实践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目前,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仍然拘泥于理论讲授,对现实关注较少,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式固化等弊病,造成学生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较低等现象。


  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结合《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项目组先后对本校2007、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地理科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行政管理学》课程进行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11份,回收211份,有效问卷211份。从小范围的调查问卷分析可知,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案例分析与互动式讨论的教学方式,希望进行实践性质的课程教学,并有90%的学生考虑将《行政管理学》课程与自身专业结合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可见,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研究性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如何提高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政府管理规律与现象,正确看待行政管理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政府管理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就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质量的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二、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的现实途径


  (一)革新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认知的双向互动形成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课程教改的开展首先是教学观念与思路的变革。学界对行政管理学的内涵、外延、原则等已基本形成共识,这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时代性、开放性较强的课程,必须不断的创新其教学理念,才能够将其内涵、外延、原则、体系等紧紧跟着行政管理改革的现实。破除不合适宜的教学理念,树立崭新的教学意识,就成为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质量的首要途径。总体来说,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效益最大化意识、教学整体优化意识。具体来说,一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搭建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二是要充分挖掘教学效益,摒弃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三是要注重教学活动整体的优化和提升,走“多元化”与“综合性”相合的道路,以求产生最佳的系统整体效益。四是把行政管理学理论同行政管理实践联系起来,分别站在行政角度和管理角度观察、分析行政问题,将实践性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增强《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基本范畴、原理、内容是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和丰富的,不同学派的教科书有着不同的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等理论的提出,大大拓展、丰富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领域与范围。这就需要我们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对行政管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建构。具体说来,要突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遵循“先进性”和“时代性”的基本原则。既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与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理论,将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要迅速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步,使教学内容常教常新;又能紧紧结合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行政管理变革进行深入的介绍和探讨,结合教材内容尽量选择那些最新发生的、中国国情下生动的行政管理案例进行教学,使其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教学内容要遵循“精、真、准”原则。行政管理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科体系庞大,分支细致,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热点,结合真实事件准确地将关键性领域和概念阐述清楚。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提高教师素质。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较晚并几经周折。它始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50年代初手当时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认识偏颇的影响,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被取消,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也随之中断。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专业开设最早于80年代,至今不过30年时间,《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在有些高校更是如此。这就使许多学校科班出身的行政管理学的教师比较缺乏,有许多教师是半路出家,对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甚精通,甚至是现学现卖。因此,行政管理学的教学一开始就留有缺憾。进入到21世纪初之后,本科、硕士层次的行政管理学专业人才逐渐增多,但是行政管理学博士层次人才依然是缺乏。通过进修深造、挂职锻炼、校外行政领导兼职等来提供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理论功底较好的领导干部,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聘请他们作兼职教师,对于提高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教学实习基地是课堂理论的实践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行政管理学》教学往往局限在课堂,存在着“黑板行政管理学”的倾向,停留在就理论谈理论的层面,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滞后,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性环节,无法从更深层次领会行政管理的本质。为此,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成为当前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目前,高校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等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投资少、见效快,但因国家缺乏相关激励政策及校外共建单位多只注重短期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使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高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研教学实力增强吸引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在基地利用中强化管理、树立良好共建形象,要在服务于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基地,与基地形成互惠共生、共进双赢的发展模式。”


  上述四个方面是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还应配以新型的教学考核方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学习模式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引导式发问与讲解,辅之以更为具体与科学而的考核模式”,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问题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更多地注重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与探究,为《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的优化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作者简介:梁芷铭(1981―),男,汉族,广西玉林人。钦州学院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分析、行政裁量及其法治。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