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20年07月10日

  摘要: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但当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中普遍明显存在着几个误区: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认为因材施教难度大,难以实施;这些误区的产生以致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自觉地、积极地把握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制导性、支配性和潜移默化作用,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基于这些误区在基本的对策上教師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每一个学生。总之,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6-0228-0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不懈努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尊重个性化差异,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的学习


  1.1把学生分层次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分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编组,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会助长“高层”学生的傲气,挫伤“低层”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课堂多提问,多让他们练习,多辅导,多启发他们,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逐步使他们达到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备课分层次


  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同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1.3导学分层次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2研究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们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解决数学问题并不单纯是课堂上才需要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只是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还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去思考和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开展各是各样的活动。比如说,开展数学竞赛,结合数学课本内容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比如,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陈景润摘取“数学王冠”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很强的,所有能力习惯的培养都应从小做起。教师应以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为目标,引导他们掌握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教育学生在课前要预习。将自己在预习中不懂得问题记录下来,带着自己的疑惑去听讲,主动询问老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课后要认真复习。要进行整理归纳,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让学生逐步养成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认真总结老师及同学的解题思路,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每位学生都认真负责,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并提高其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班的后进生进步比较大,虽然在进行差异教学尝试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和困惑,有时也付出了较多却又事倍功半,但我相信这种灵活机动的分层差异教学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给学生带来潜在的好处,俗话说,教无定法,如何进行分层差异教学,提高学习有效,促小学各学段有效衔接,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