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管理学论文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20年10月14日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交通管理学课程在以往教学中侧重知识讲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为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结合公安院校特点,挖掘交通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从指导思路、具体实现内容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实现在价值取向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20)09-0060-02


  一交通管理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公安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社会责任。全面扎实推进学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家国情怀,涵养警察职业意识,需要系统化的思政教育体系,包括专业的思政课教育、贯穿于日常警务化管理之中的思政教育以及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综合以上,才能构建起全方位、大格局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公安院校立德树人的实效[1]。


  公安院校的交通管理学作为工科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车辆与驾驶人管理、道路交通組织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从应用角度来说,涉及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更加需要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环节当中,准确地找到契合点,做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为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和实践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2]。


  二课程思政实施的指导思路


  (一)把握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教育”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政课程在育人中全面系统,是显性思政,而交通管理学作为专业核心课,应侧重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属于隐性思政。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在思政内容的传递形式上不能突兀,要在潜移默化中输送理想、信念、情怀等价值观,并能够和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产生化学反应,达到1+1远大于2的效果。既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也能加深对专业领域知识的了解,拓宽学科视野。


  (二)突出公安院校的特色


  公安院校的首要职责就是为公安机关培养人民公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公安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进入公安机关,其次,公安队伍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无论是他们面对繁烦案件时的细细梳理,还是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毫不退缩的一身正气,无不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十六字要求。第三,公安系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大多是从公安院校中走出去的,基于身边人的先进事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更有说服力,也更加生动。因此,基于上述三点考虑,在公安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时突出公安特色对加强学生对公安事业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课程思政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协同推进


  交通管理学课程主要的理论单元都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支撑,它们是理论课堂的重要补充。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思政教育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协同推进。其中,理论教学主要通过案例讲解、数据例证、情感共鸣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传递理想、信念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案例互动、实训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工匠精神,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等价值取向。


  (四)突出课程思政与科研创新活动联动的特色


  大学生是最有干劲,最有活力的群体。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注重与科研创新活动的联动,鼓励学生申报科研课题,积极参加挑战杯、公安院校科技应用创新比赛等竞赛活动,不仅能培养学员不怕吃苦、勇争上游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爱专业、爱科研的热情。通过参加科研课题、学科竞赛,提高能力素质,强化职业认同感。


  三课程思政具体实现内容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入分析,交通管理学各章节都有一些可融入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


  (一)融入“四个自信”元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在讲解公路基础设施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介绍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建设,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位。对于一些偏远山区和贫困老区,国家也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了完善的公路设施,确保在带领全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人。通过这些思政内容的交流,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大地增强学生们的四个自信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二)融入新时代社会担当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大学生是历史使命的继承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承接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工作的重任,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他们担当起社会建设的职责,才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因此,课程思政中必须融入新时代社会担当的元素。


  在介绍交通管理学的课程背景时,引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继而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作为未来的交通管理者,肩上所承担的重任,激发使命担当。


  (三)融入“工匠精神”元素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4]。交通管理学课程中介绍一些公安战线道路交通管理人才的贡献和事例,能很好地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


  在介绍讲解车牌管理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介绍假牌识别领域的专家,“公安部实战教官”“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刘毅刚同志,他曾在央视现场展示通过发动机声音辨别出车辆型号,这样的神技帮助他在查处套牌车、改装车等案件时屡立奇功。由此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执着探索专业知识技术,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四)融入职业使命感元素


  公安院校的学生有着大学生和预备警官的双重身份。学生毕业后大多走上公安工作崗位,因此,需要在课程思政实施中融入职业使命感的思政元素,加强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讲解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时,详细介绍公安部门开发的交管12123APP等软件工具,使得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上办理违章处理、驾考预约等大量的交管业务,真正践行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民少跑路”的服务宗旨。此外,讲解交通事故处理时,介绍了利用无人机开展交通事故的新方法,这些内容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技术发展给公安领域带来的工作方式转变,更让他们对公安部门利用高新装备和技术开展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增强了职业使命感。


  四交通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四不四要”。


  (一)不发散,要聚焦


  专业课程讲授的最终目标还是要传授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不应过分发散,要聚焦核心知识要点,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延伸,应当“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不能脱离课程为了思政而思政。


  (二)不抽象,要具体


  课程思政的讲授不能抽象,要具体。思政课程中存在大量的思想、理论等较为抽象的、概念化的表述。课程思政中应尽量避免以抽象化、概念化的形式呈现,而应该以具体的案例,实际的生活体验来传递相关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具有更好的互动性,学生才能更好地入耳也入心。


  (三)不浅耕,要深挖


  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要深,具体包括两个维度,其一,教师讲解要深,要结合教学要点精心开展教学设计,把知识点和思政内容讲透彻,做到真实生动;其二,学生理解要深,通过教师引导,深入理解知识点及其思想政治内涵,做到不仅入耳更入心。


  (四)不守旧,要更新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兴起,交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守旧,要更新知识体系,从课程知识点到思政元素都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时代最前沿,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忠诚可靠、拼搏创新的道路交通管理人才。


  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使得课程育人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相得益彰,二者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启迪智慧,涵养职业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养,也为公安机关培养出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新时代接班人。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