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20年12月05日

  摘要:“建模”这个词语听起来十分高端,但是在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脑海中建立模型,因为人不能把脑海中的事物立即搬到自己面前,但是人可以通过想象某一种事物并抓住这种事物的特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建模思想。在数学科目上进行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把平面的数学理论知识立体化,从而利用各种被立体化后的模型解决各类数学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概念理解;知识应用;自主学习


  数学建模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具象化,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更高效地解决应用问题。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上第一次接受基础的数学教育,难免会遇到各种难以进行想象的数学知识,如果教师不加以帮助,那么学生就会在心中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而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数学建模,就能帮助学生解决前面的问题。在本文中我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数学建模理念,充分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一、强化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


  小学生感性思维较多,在理解抽象概念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困难,可数学科目恰好就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学科,学习数学知识会大大考验学生的抽象思维,如果在这一阶段不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更难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各种道具、实物来转移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上,逐渐掌握学习各种抽象知识的诀窍,如此一来教师就能成功带领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瓶颈期。


  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和小数,但是却难以想象分数的样子,因此也没有办法进行分数的加减计算。所以我让每一位学生都掏出一张长方形白纸并对折,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对折后的长方形面积是原来那张白纸面积的多少,学生这个时候回答:“是原来的一半。”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1/2”并为学生解释:“一分为二剩下一半,就写作1/2”。我让学生把白纸展开,在折痕的两侧分别写上“1/2”,然后让学生计算“1/2+1/2”,此时学生就对分数的加法恍然大悟了。各种简单的小道具都可以成为数学建模的工具,教师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物出发,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数学建模,在具体的物品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


  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经常会被试卷上的那些应用题难倒,但是学生在课上分明已经学会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可是却没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问题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用建模思想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以建好的数学模型为解题道具,从而找到模型和实际应用题目之间的共同之处,进而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时候经常会把长方体的两个底面漏掉,有时候学生也会因为长方形有四条边所以误把长方体算作八个面。针对这一问题,我带来了几个魔方、积木分给每一组学生,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魔方、积木有几个面,学生借助魔方、积木这个物品直观地观察和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虽然魔方、积木只是一个小小的道具,但是在数学课堂上其就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数学模型,教师要善于把这种生活中的物品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联系,避免理论和现实的割裂。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所要完成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学生能否养成自学能力,关键就在于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有没有提供一定的指导,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却需要经由教师指点。在小学数学课程上推行数学建模的方法,就有助于学生在一个个数学模型中把握着数学知识的核心,从而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利用这些模型解决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三)”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上拿出了一只可以拨动指针的钟表带领学生认识顺时针、逆时针,然后我又拿出了一块64×64的表格板,用表格板上的木棍为学生演示了什么是旋轉加平移。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我又让学生亲自做一只圆盘和一块10×10的表格纸,并且令学生在剩余的课堂时间里完成课后练习。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主动把自己的两个模型拿出来对照题目进行验算,随着课堂持续推进,有些学生已经可以直接在脑海中想象出这两个模型的样子了,自主做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教师帮助学生建模有助于学生实现从抽象知识到实际模型,再从实际模型到实际题目的转变,学生掌握了足够的数学模型知识之后,就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并不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反而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计算应用题目的时候以更深入的数学视角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成功建模的情况下提升数学学习的获得感,从而激励自己坚持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探索中应当主动指导学生为何建模、如何建模,在教学改革中发现更多优质的教学方法。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