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工程技术类 > 建筑工程论文

微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21年03月06日

  摘要:文章从施工设计、施工用物以及施工人员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其后,围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全程精细管理、构建双向强化体系三个方面,研究了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实践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


  引言: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既是评价建筑工程建设水平的两个核心指标,也是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两大着力关键。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展开探究讨论,以探索出全面保障建筑工程理想化建设水平的有效路径,助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的良性维护与稳步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施工设计因素


  施工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若工程图纸、施工方案存在设计偏误,势必会引发后续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风险。例如,如果相关人员在设计建筑物主体结构时,并未考虑到管线布置、设备安装等方面的实际条件与施工要求,轻则导致局部性的工作冲突,形成图纸变更、方案调整、返工重修等额外需求,重则引发管道泄漏、人员触电等施工事故,对现场人员及设备的健康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再如,若施工环节的验收标准设计不合理,也会使不达标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引发连锁性的施工缺陷,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产生负面影响[1]。


  (二)施工用物因素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施工用物可主要分为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两类。实践时,若打桩机、起吊机、搅拌机等机械设备未处在健康的工况性能中,不但会导致施工效率、施工精度、施工质量等大打折扣,还可能直接与现场人员接触,对人员造成撞、砸、绞、割、刺、夹等多种形式的物理伤害,后果不堪设想。同时,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施工材料在采购、运输、检查、存放、使用等任意环节中存在纰漏,都可能偏离建筑工程的用料标准,也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强度、美观程度、耐久水平、设计功能等产生影响,并引发钢筋形变、基础沉降、模板垮塌、钢架解体等质量故障与安全事故[2]。


  (三)施工人员因素


  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主体,各岗位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例如,若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未严格贯彻按图施工的实践原则,使得施工成果远远超出图纸方案的允差范围,势必会形成较大的质量风险与安全隐患。再如,若建筑企业没有将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等理念体现在管理制度、教育活动等方面,也可能出现施工人员身处高危环境而不自知的情况,不利于人员安全的稳定持续保障[3]。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实践要点


  (一)优化前期施工设计,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阶段,为了为后续施工活动的质量与安全提供正确导向与稳定保障,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优化工作,积极实现基础施工、主体施工、管线施工、安装施工等方面的统筹设计。从目前来看,做好CAD、BIM等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可实现建筑工程设计需求的充分满足。工作实践中,相关人员先可在大量数据资料的支持下,对基础、主体、管线等不同施工环节进行CAD设计,并获得相对精确、合理的工程图纸。其后,将现场数据与图纸文件导入到BIM平台当中,进行建筑工程预期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在此基础上,使用虚拟漫游、碰撞试验等模块,对各工程图纸的可行性、冲突性进行检查,以明确具体的故障类型与冲突点位,并实施出针对性的优化调整手段。最后,获得多次趋优调整后的最佳设计成品,将其投入到进一步的会审研究当中。这样一来,工程图纸、施工方案的设计缺陷、矛盾冲突可得到有效治理,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夯实基础。除此之外,还可将信息化的施工设计贯穿于建筑工程全后期,先利用传感器技术、模型化技术等,对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感知与综合呈现,再利用BIM技术,依照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的需求对图纸方案进行设计调整,从而进一步降低施工风险的发生几率与影响程度,为建筑工程的高效稳定推进提供有力保障[4]。


  (二)严格把控用物质量,实施全程精细管理


  对于施工用物,相关人员一方面要重视机械设备在正式施工前的性能检查工作,严格杜绝设备以异常状态投用到施工活动中。在此基础上,还需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管理,尽可能地避免设备处在带病运行、超负荷运行的工况下,以免形成质量风险与安全风险,或出现设备寿命缩短、设备故障损坏等问题;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务必要贯彻落实精细化的工作理念,对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实施由采购选择、运输进场到现场保存、正式应用的全过程管理。例如,在管理混凝土这一常见施工材料时,相关人员首先要基于设计要求,对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料进行科学配置,并选择优质的供应商、物流商作为合作对象。其后,在材料运输到场后,相关人员应结合采购订单、施工方案等工程资料,全面检查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规格、数量等。若任何一项检查指标与施工标准存在出入,将不予进场。最后,在存放、使用混凝土时,相关人员也应做好避光、保温、洒水等保养工作,以确保混凝土始终处在理想的材料状态当中,发挥出其最大化的施工应用价值[5]。


  (三)关注施工人员素养,构建双向强化体系


  所谓“双向强化体系”,即主动强化与被动强化相结合的人员素养管理体系。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在施工前后做好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按图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并在施工现场布设出五图一牌、警示标语等,以促进员工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等内在素养的形成,并提高员工应对安全事故、处理施工风险的技能水平,以达到主动化的强化效果。另一方面,应做好制度方面的引导和约束工作,对人员明确提出佩戴施工安全护具、严格执行完工检查等要求,并设置出合理的惩罚与奖励机制。这样一来,可使员工素养得到被动强化,为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保障提供更有力支持[6]。


  结论:总而言之,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复杂性,设计、用物、人员等任何一方面存在缺陷问题,都有可能对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造成损害影响。所以,建筑企业及相关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必须要做好质量风险、安全隐患在来源、表现上的多元化分析,进而采取精细管理、技术应用、文化教育等多重手段,实现风险隐患的预防规避与应对处理,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按时保质完工。


  作者简介:张慧(1984-),女,本科,工程师,从事建筑管理工作。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