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小学数学论文

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16年01月12日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改革。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取得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记得曾经有一位知名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搞好数学教学工作的根本所在,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说,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每一名教师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认真备新课程标准。

  认真备课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要上好课,先要备好课。而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依据,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环节渗透新课程理念,做到心中有标准。

  (二)认真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吃透教材,只有对教材有了整体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哪些内容要求理解、哪些知识要学会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哪方面技能,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教材的内容懂、透、化。

  (三)认真备学生。

  学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对象,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备课必须认真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设置的各个环节必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

  (四)认真备教学设计。

  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设计教学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吃透教材,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和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完整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流畅的教学过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

  教师在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之后,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内化,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在真正进入课堂教学时,既可以依据教学设计的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又不完全受制于教学设计。

  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激发起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当中,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低,对于形象、直观的知识更容易接受,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由具体的生活实例了解数学的奥秘,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直接的学习动机。

  (二)通过组织数学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容易被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数学学习上,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把数学练习渗透到各种小游戏当中,就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

  (三)通过组织各种比赛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竞争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比如,设计“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谁的方法更巧妙”“勇夺小红旗”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比赛输赢的竞争意识引向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的竞争中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一生。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还可以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读书、思考、练习”有机结合,带领学生学会看懂书中的图形、公式和文字,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形成先阅读后练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勤于动脑的习惯。

  实践表明,通过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继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做到认真审题,清晰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查的习惯。

  作业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所以,从学生入学起,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书写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并且能够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实践。在内容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功能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董巴雅图。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J].大观周刊,2013(11)。

  [2]鲍晴。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做好小学数学练习设计[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7)。

  [3]邵美琴。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J].中学数学月刊:初中版,2011(1)。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