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古代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的文化解析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20年11月10日

  摘要: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常拥有丰富的爱情题材,为人们展现独特的爱情观。而爱情悲剧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予以深究。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的表现形式,并从坚贞不屈捍卫贤妻形象、专一长情传递痴妇观念、郎才女貌绝非金玉良缘、情欲交困难成理想爱情等方面,论述古代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的文化内涵,由此表现爱情悲剧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爱情悲剧;生死相许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阐述的爱情大多数以悲剧收场。一方面,是为了展现爱情的可贵性。另一方面,重点体现出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与严苛性。因此,相关人员在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时,应立足于爱情悲剧,还原社会背景,深度解析文化内涵,便于为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念提出一种借鉴与引导作用。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的表现形式


  (一)婚变悲剧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以婚变作为爱情悲剧源头,促使女性的爱情面临覆水难收的境遇。一般情况下,婚变主要是指在双方保持婚姻关系的前提下因遭遇丈夫嫌弃或其它因素导致双方感情发生变化,最终引发女性婚姻的悲剧结局。


  如《卫风·氓》中,主人公刚开始对于丈夫属于一种温柔对待,而后丈夫频繁对其进行施暴,尽管受到虐待,但主人公依旧抱有幻想,且毫无怨言,这也是造成主人公凄惨结局的根本因素。后期主人公在受虐过程中逐渐磨灭了对爱情美好的期待,并在期待中出现灰心的情绪,最终意识到自己将无法获取丈夫的回心转意,只能坚强的面对。在这种爱情中,主人公自然需要承担婚变带来的苦果。因此,爱情悲剧多以婚变为主要表现形式。


  (二)命运使然


  双方的爱情在最开始均属于一个美好的念头。而在命运使然下常导致爱情受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造成二人无法白头偕老。但这种表现形式并不代表双方感情出现问题,而是在感情牢固的情况下出现“中途别离”现象。


  比如《桃花扇》中的侯方域与李香君,二人在相遇后迅速相爱。而后在侯方域使用奸臣阮大铖给的妆奁迎娶佳人时,被李香君劝阻,最终在处理退回妆奁的事情上得罪了阮大铖,后遭到阮大铖报复,导致侯方域不得不离开李香君独自出走。在国破家亡的社会环境下,二人再次相遇却早已找不回原有家国,最终只能选择出家的形式回馈二人曾经对爱情的坚守。在这个爱情悲剧故事的阐述中,二人受命运捉弄,导致无法长相厮守。故而,外界因素的干扰也是形成爱情悲剧的导火索。


  (三)爱而不得


  爱而不得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的重要表现形式,许多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他们最后的结局往往过于凄惨。


  如《红楼梦》中贾林二人的爱情,一方面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二人长辈的阻拦,最终在贾府破败后,林黛玉病死、贾宝玉出家,促使原本美好的爱情无法获得好的结局。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这种爱而不得的爱情悲剧并不少见。尤其在名门贵族千金爱上普通百姓的情况下,深受封建社会制度的毒害,导致二人无法顺利在一起,甚至会出现“死伤”状况。因此,爱情悲剧的出现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特征[1]。


  (四)生死相许


  生死相许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得不到成全,宁可选择死后相守。这种爱情悲剧常表现出感人、惋惜情绪。


  如我国著名的“梁祝化蝶”文学作品,在生前梁山伯与祝英台无法在一起共度余生,死后也要厮守在一起。在浪漫的爱情故事中,生死相许是爱情悲剧中最让人心疼的一种表现形式,甚至传递出了一种“爱的延续”观念。对此,在悲痛的爱情悲剧中多折射出社会现状,需引起重视。


  二、古代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的文化内涵


  (一)坚贞不屈捍卫贤妻形象


  我国古代女性受“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在爱情中常表现出无怨无悔、无可奈何的情绪,甚至在遭受到丈夫毒打或抛弃时,也依旧保有贤惠的美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在受到丈夫抛弃后很难拥有好的归宿。一方面,要求女性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女性具备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其独立生养孩子的情况下还不能针对丈夫无德行为进行批判,在默默忍受中自然会出现悲剧结局。


  以《琵琶记》为例,其中所表述的赵五娘刚好属于贤妻形象。赵五娘在丈夫考取功名的过程中,不但为其筹备盘缠、赡养父母,在常年遭灾的社会背景下坚持守护家庭,而且还在后续丈夫的新欢牛氏的默许下才真正实现了与丈夫的相聚。在现代人看来,如此贤妻必然得到丈夫的专情对待。然而,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赵五娘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尊严、个性巩固男权地位。尽管赵五娘心存愤懑、无奈也无法与之抗衡。所以,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阐述的爱情悲剧多树立了坚贞不屈的贤妻形象,以此对我国女权卑微地位起到渲染作用。


  再比如《刘知远白兔记》,后汉高祖皇帝与李三娘的爱情故事,其中“磨房产子”等情节的塑造更加表明了李三娘爱情故事的悲剧化发展。虽然她与皇帝相爱,但在刘知远尚未拥有皇权的情况下,二人经历了许多苦难,在哥嫂虐待中艰苦度日。所以,在愛情悲剧中,无论身份是否高贵,都有可能出现悲惨结局[2]。


  (二)专一长情传递痴妇观念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故事中,并非所有的女性都会不同程度上受到迫害或虐待。也有许多女性她们拥有专一长情的“伴侣”,只不过受到外界因素影响造成二人不能长相厮守。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对于自己的爱情有着崇高的追求,在与贾宝玉的爱情中,她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尽管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与贾宝玉依旧坚持自我、坚持对爱情的守护,最终在痴情中成为爱情悲剧的牺牲品。但在这份可贵的爱情中,贾林二人必然也享受到了爱情的美好情怀。


  再如《孔雀东南飞》中讲述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从刘焦二人的性格特点上可了解到:刘兰芝善良聪明、敢爱敢恨、个性刚烈。焦仲卿相比之下,虽然对于刘兰芝的爱不容置疑,但在处理婆媳关系上却表现出一定的低情商。比如在刘兰芝口诉委屈时,她只是单纯期待从丈夫身上得到安慰,但他面对蛮横无理的母亲,并未提出任何可行性缓解方法,造成婆媳遭受更大的冲突。直到后来刘兰芝被遣送回家,焦仲卿依旧认为自己在捍卫爱情上已经付出颇多,并且借助久跪、不再娶等行为导致婆媳矛盾激化,促使二人的婚姻生前得不到祝福。而在遣送后,刘兰芝在受到焦仲卿的误解后选择自尽,二人共赴黄泉实则属于痴情行为。但因家长的反对,造成二人未能拥有美好的结局。


  (三)郎才女貌绝非金玉良缘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主张“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但并非所有看似美好的爱情都会获得美丽的结局。尤其在封建社会中,两人的爱情除了掺杂个人情感外,还需要具备“父母之言、媒妁之命”,否则将不能称之为“金玉良缘”。


  传统意义上的好女子常被认为是貌美温柔型的佳人。而随着时代的改变,女子除了拥有美貌外,在才能上也要求她们更加出众。如杨贵妃、李香君、林黛玉等。在选配良人时,也需要符合她们的择偶要求。然而许多才貌双全的女子在爱情上,由于她们需要在社会环境与理想爱情中进行争斗,一旦缺乏独立自主性,将很难获得满意的爱情结局。故而,女性的独立自主也是她们是否面临爱情悲剧的关键要素。基于此,郎才女貌的前提是双方拥有共同的爱情观以及坚定的爱情自主性,否则也将以爱情悲剧收尾[3]。


  (四)情欲交困难成理想爱情


  按照当下正确的爱情观,双方应处于相互付出、相互扶持的平等地位。而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男女爱情中女性的付出往往多于男性。比如“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人作为富有感情的独立个体,正因为有着情欲需求,才会深陷爱情中无法自拔。而在相爱的过程中,女性若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必然形成悲剧结局。


  好比倾国倾城的杨贵妃,虽然曾有“万千宠爱”,但在唐明皇受到皇权威胁时,只能将其作为牺牲品达到皇权维护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爱情中过往拥有很多,一旦危及男性利益,依旧无法获得理想中的爱情结局。因此,在爱情中,要求二人务必保持自我,无论是专情还是长情,都不能完全抛弃自我底线。爱情固然可贵且崇高,但对于现代人而言,更需要在爱情中保持一种客观态度。据此,从古代文学作品爱情悲剧中需要得到相应的借鉴,便于传递良好的爱情观。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中具备丰富的文化气息。在对其进行深度研究时,可从坚贞不屈捍卫贤妻形象、专一长情传递痴妇观念、郎才女貌绝非金玉良缘、情欲交困难成理想爱情等方面着手,由此找出引发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为新时代爱情的诞生、持久保鲜以及永恒起到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