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现当代文学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20年12月09日

  现代语境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中国现当代文学需要抓住时代变革发展的契机,加快现当代文学的观念转变、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由方维保、杨四平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展开新时代探究与总结的成果。该书不仅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学史建构和课程整合,还从教学实践的角度阐释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有着与时俱进的专业指导作用。

  

  该书以课题论文为主要内容,并根据课题的主题与方向划分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肯定了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价值,并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实践是让大学走出器具化的重要路径之一;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文学史建构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文学史建构中的重要现象与问题等;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本科教学实践,在调研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现当代文学本科教学的改进方法与改革路径;第四部分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教学与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课题,包括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的教师与教法、语文素质教育的教材改革等;第五部分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专业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文科研究生学习模式创新经验等。整体来看,该书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与课程的專业特点,推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理念转变、课程设置、内容建构、教学方式创新、教材研发、评价考核优化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有助于人们在现代语境下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道路与方向。

  

  一、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既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叙述内容,也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文学评论等内容。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存发展语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学史秩序正在形成新的规范模式,过去的文学评价标准正在被新的文学评价标准所替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也随之迎来新的发展。现有的经验表明,新时代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应当站在现代化的视角,革新现当代文学、文化与历史的研究模式,解决新时代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新困惑和新问题,寻求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突围方向。

  

  显而易见,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应当在已有学科框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对时代的适应性,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模式,进而让中国现当代文学得以在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地发展与创新。具体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应当深入反思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问题,在现代化语境下重构现当代文学史,阐释现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内涵、现代意义和文学价值,从而在历史中反思文学的现代性,在现代性批判中还原文学的历史风貌,让中国现当代文学得以在开放、多元和现代的视角下从传统的文学史框架中解脱出来,重新被挖掘、定义和重构,获得新的人文生命力。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应当重视经典作家作品的研究,重视文学性的阐释,重视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循序渐进地形成系统化的、专业化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框架,让人们能够触类旁通,深入反思,更深刻地了解现当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史。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时代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研究可以打破传统的框架,重新挖掘并阐释作家作品,完善现有的现当代文学史,丰富现当代文学的文学审美经验。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应当紧跟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趋势,借鉴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建设经验,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径,赋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和更大的突破性发展空间。总之,新时代的现当代文学需要平衡好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交流碰撞,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让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文学理论和审美经验得以被挖掘、定义、阐释和重构。

  

  二、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文教育

  

  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需要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自觉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的渗透,并在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和实践创新等环节充分融入人文性的思考,力图提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精神与思想。一般来说,人文素养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和谐与进步的一个关键评价因素,人文素养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能够走多高、走多远。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育教学需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利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内容、判断标准、审美情趣来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进而逐步减轻虚无主义、功利主义、世俗化等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需要承担起人文素养教育的责任,积极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并借助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人文教育与传播优势,弘扬人文精神,传达积极的价值观,正面引导校园风气和社会风气。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高校及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高校及教师需要做好内容的准备,在卷帙浩繁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精心选择,合理整合,并结合网络的优质资源,重构满足现代人文素质教育需求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内容体系,创建健康、轻松、积极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与探究过程中达到人文素养提升的效果,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现代高素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及教师需要做好跨平台和多情境的传播推广工作,现当代文学教学和人文素养培养都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借助多种渠道和平台走出去,为学生找到更多的平台与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强化学生对现当代文学内容、人文素养教育内容的认同,进而让学生在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总之,新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教学可以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计划,兼顾学生的知识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丰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内涵与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文教学

  

  站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笔者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其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教学应当明确该课程的语文教育性质,平衡好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人文教育功能、美育功能等,避免把现当代文学的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留存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的语文课性质与特征。现当代文学因其历史背景的特殊性,政治思想要素较为凸显,过去对作家作品的阐释也大多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入手,也因此造成了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的人文性缺失。明确现当代文学的语文教育性质,兼顾现当代文学的多元教育功能,有利于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其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教学应当重视素质教育的教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践表明,教法的创新升级能够给现当代文学带来新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行思考、总结和收获;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比教法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现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教学需要做好教师的培养训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的研究、实践和创新。

  

  其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教学应当与当下语文教育的关键课题、重要课题和热点课题紧密相关,关注新时代下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关注新时代下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关注新时代下语文教育教学的传播状况,并在时代视角下重新阐释中国現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赋予现当代文学作品以新的阐释,从而增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提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有效性和传播影响力。除此以外,语文教育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教学需要做到良好的承上启下作用,促进课程教材的研发创新,解决本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中国现当代文学得以发挥其语文教育教学的作用。

  

  综上所述,该书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教学的实践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充分突出了该书的实践性特征、理论化特征和师范性特征,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建议。不仅如此,该书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教育和语文教育、研究生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之间架起了对接的桥梁,并通过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和语文教育的创新实践,切实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发展、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实践探索指明了新时代的新方向。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