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约瑟夫•兰开斯特的英国初等教育实践述评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22年02月22日

  [摘要]导生制创始人约瑟夫·兰开斯特是英国国民教育的先驱。他创办巴勒小学,做慈善教育表率;兴办巴勒师范学校,开启初等教育师资培训;创建“皇家兰开斯特协会”,引领教育志愿社团。教育家应像兰开斯特一样思想敏锐、敢为人先、胸怀仁爱。


  [关键词]约瑟夫·兰开斯特;初等教育;英国


  [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9-0192-02


  约瑟夫·兰开斯特(JosephLancaster,1778—1838)是英国国民教育的先行者。他不仅与安德鲁·贝尔一起开创了导生制教学法,提出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如实施强迫教育与免费教育,关注体育教育和女子教育;还积极投身于英国初等教育实践,在创办巴勒小学、兴办巴勒师范学校和创建“皇家兰开斯斯特协会”等方面具有开创性。


  一、创办巴勒小学,做慈善教育表率


  工业革命带来英国教育巨变。首先,工业革命导致人口剧增,新增人口有庞大的教育需求。其次,政府长期奉行自由放任政策,1833年议会首次拨款2万镑资助初等教育,直到1870年才颁布历史上第一部《初等教育法》,资金投入有限。最后,数量众多的底层家庭在较长的时间里,并未享受到工业革命的成果,工资收入较低。在政府介入有限、底层家庭相对贫穷的情况下,各类志愿社团、慈善人士勇担重任,纷纷投身初等教育事业。


  兰开斯特决定创办学校,教育底层民众的孩童。1778年11月25日,兰氏出生在伦敦南沃克肯特街一个贫穷家庭,所受教育一般;1796年他在父亲的房子里开办小学,每周仅收取4便士学费,后来招收30个左右免费生;1798年学校搬迁到巴勒路。由于学生越来越多,兰氏又无钱聘请助教,逐渐发明导生制教学法,即兰氏教年长或聪明伶俐的导生,然后导生教其他学生的办法。导生制教学经济、便捷,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对社会下层儿童进行基本的初等教育,受到普遍欢迎。导生制教学法被推广到俄国、法国、葡萄牙、美国等国家,1818年兰开斯特初到纽约时受到民众皇室般接待。[1]兰氏常常在不同场合,通过讲座、出书等方式扩大影响,又得到贝德福德公爵和草帽商威廉·克斯顿等人支持,导生制很快家喻户晓。1805年,国王乔治三世召见兰氏并当场捐款予以支持,允许使用“皇家”称号,巴勒皇家小学一时成为欧洲旅游胜地。


  兰氏还在全国各地建立或引导建立了很多以兰氏命名的导生制学校。在1807—1810年间他旅行7000英里,做了140场讲座,新建100所能容纳2500个孩子的学校。[2]例如,兰氏在诺福克郡的林恩为当地绅士做了一场讲座,讲座结束后募捐筹建一所小学,当场募捐超过100镑,随后成立的学校管理委员会选出校长并派其去巴勒师范学校去培训。[3]兰氏兴办的巴勒师范学校,已成为师资培训的一座灯塔。


  二、兴办巴勒师范学校,开启初等教育师资培训


  当时英国发展初等教育面临两大瓶颈——资金不足和教师匮乏,兰氏着手师资培训工作。1805年兰氏募捐400镑,对巴勒小学的部分导生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和教育,将其培训成教师。“在我的教导和监督下,通过已改进的教学方法,传授实践知识,把小伙子和年轻人培训成教师。”此外,10镑以上的捐款者可推荐一个培训名额。[4]兰卡斯特挑选培训学员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巴勒师范学校的捐款,还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声望。巴勒师范学校的学员培训时间大约6个月,除培训导生制教学技能外,还传授管理学校技巧(当时一所小学大都只有一位教师),如收取学费、约束纪律以及与家长沟通等,截止到1811年已有50名学员毕业。兰氏将导生培养成教师的做法,后来被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第一任秘书凯·沙图华兹爵士借鉴并发扬光大[5],用于提高师范学院的生源质量。


  英国系统的师资培训开始于19世纪,兰氏1805年兴办的巴勒师范学校是开创者。首先,学校师资培训长期坚持下去。其次,1842年,学校成功更名为巴勒师范学院,完成了从师资的简单培训到正规培养的华丽转身。最后,自巴勒师范学校培训师资后,一大批师资培训机构纷纷建立,形成英国师资培训的规模效应。1812年,国教的鲍德温师范学校建立;1842年,国教的巴特西师范学院建立;1851年,卫斯理宗的威斯敏斯特师范学院建立;1850年,天主教的汉默斯密斯师范学院成立;1852年,公理会的霍默顿师范学院建立。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评价巴勒师范学校是“英格兰建立的第一所师范学校”[6],英国现代教育家亨利·邓特认为它是“联合王国第一所师资培训学院”[7]。巴勒师范学校发展到师范学院,一直离不开当时志愿社团——英海会的支持。


  三、创建“皇家兰开斯特协会”,引领教育志愿社团


  兰氏盲目扩大教育事业规模,导致欠债入狱。在约瑟夫·福克斯等人的帮助下,兰氏出狱,但是还有接近4000镑的债务。1808年1月22日,贵格派教徒兰氏、浸礼派教徒约瑟夫·福克斯和摩拉维亚派教徒威廉·克斯顿成立社团。“为使不列颠帝国受益,在场的人决定成立一个协会,提供教育”,“为保证执行上述宏大计划,三人为社团的管理者,计划、准备和指导将来的所有事务”。此后,享有国际威望的社会活动家、化学界巨头威廉·艾伦和议员塞缪尔·惠特布雷德等人先后加入社团。[2]社团通过捐款、捐赠和遗赠等形式筹集善款,主要用来宣传初等教育,创办示范性学校,资助并指导其他学校,推动初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尽管加入社团的成员越来越多,但是组织名称一直没有确定下来,一般称“皇家兰开斯特协会”,1814年协会更名为“英国与海外学校协会”(简称英海会)。


  兰氏引领教育社团。部分出于竞争的需要,国教徒于1811年成立了以坎特伯雷大主教为首的国教志愿社团——“国民教育协会”(简称国民会)。国民会和英海会是英国19世纪中前期最重要的教育志愿社团,1833—1838年政府资助全国初等教育的拨款,就是通过上述两大社团分发的。在它们的引领下,国教徒的其他师范学院纷纷成立;不从非国教徒也不甘人后,先后成立各自教派的教育志愿社团,1837年卫斯理教育委员会成立,1843年公理会教育委员会成立,1843年罗马天主教穷人学校委员会成立,1849年浸礼会志愿学校联合会成立。在19世纪初到1870年间,英国政府对初等教育奉行从自由放任到有限介入的政策,這一时期志愿社团主导了英国初等教育,对于英海会和国民会的贡献,埃里克·伊文思认为“两大社团奠定了英格兰教育的基础”。[8]此外,这些志愿社团的自治、自律、开放、民主特性还促进了英国社会民主化、政治宽容化[9],利于多元渐进的英国历史传统的形成。


  四、结语


  作为英国国民教育先驱,兰氏的初等教育实践具有鲜明的当代价值。首先,教育家要思想敏锐。尽管兰氏出身社会下层,所受教育一般,但是他敏锐地认识到,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创立导生制教学法,使巴勒小学获得“皇家”称号,具有引领当时初等教育的作用。其次,教育家要敢为人先。兰氏创办巴勒师范学校和“皇家兰开斯特协会”,在师资培训和创建志愿社团方面披荆斩棘,为国民教育先锋。最后,教育家要胸怀仁爱。兰氏一直处于缺钱的状态。1796年,父亲免费为他提供房屋做教室;1798年学校搬迁到巴勒路后,由于免费教育学生并为部分学生提供膳食等,他很快陷入债务;1807年他为教育事业欠债入狱;1818年去美国前他身无分文,靠朋友的捐款才得以成行。兰氏在文化水平不高、长期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仍能取得上述成就是难能可贵的,他是衣衫褴褛的教育慈善家,心中有大爱。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