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法制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来源:UC论文网 作者:未知 2019年04月24日

  【摘要】语文教育是法制教育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切入点。教师从挖掘教材,开展语文活动以及写作训练等多方面入手,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开来。


  【关键词】语文;小学;法制;教育;课堂


  作者:骆诗飞


  少年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法制教育应该贯穿着国民教育的始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是法制教育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切入点。加强对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法制意识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应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制渗透:


  一、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渗透法律意识


  学校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圣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阵地,开展法制渗透教育就是要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利用课堂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教材《自选商场》一文的学习中,孩子们很容易被文中所介绍的东西所吸引,我首先引领学生畅游了商场一圈,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在自选商场里购物是很方便的,随后我趁热打铁问一个孩子,如果你在自选商场里买到了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时怎么办?孩子们都不说话了,瞪眼望着我,这时,我很自然地出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简单地介绍了相关的内容,最终,孩子们紧锁的眉头展开了,知道了可以用这条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我也顺利而自然地对他们进行了法制的启蒙教育。


  二、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确定法制认知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例如《美丽的小路》一文,在学生能熟练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开始引领学生分角色演一演(男生演鹿先生、女生演兔姑娘去赞美小路)课文1-3自然段,真正感受小路的美丽,紧接着又按刚才的角色去表演(4-8自然段)寻找小路,我相机出示满是垃圾和有苍蝇的课件,孩子们演出了寻找小路的急切心情,最后通过讨论终于明白美丽的小路是被堆满垃圾而失踪的。然后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校园的操场上,他们发现早晨干净的校园不见了踪影,地上全是他同学们随手丢的垃圾,这时我弯下腰开始捡起垃圾,孩子们很懂事,也学着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之后回到教室,我用课件出示《城市市容和卫生管理条理》的相关内容,再将一系列关键点传输给孩子们,就这样在活动中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


  三、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叶圣陶先生提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


  正如一位同学在学完《中奖那天》一课时谈到:“我敬佩文中那位父亲。他用很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我无时无刻不在受那位父亲的影响,慢慢地拿他的行为准则来衡量自己,我再也不会在无人注意时拿别人心爱的钢笔写字,不会随手丢掉一张纸屑,不会把多找回的零钱据为己有……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加强法制教育,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语文教学中找准“渗透点”,把握住“渗透时机”,掌握好“渗透度”。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UC论文网 · 手机版
https://m.lw8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