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用户视角下电子政务成熟度,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L1ttleJuan 2021-09-19 09:33 272 次浏览 赞 150

最新问答

  • 做老婆饼的人

    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入和发展,智慧政务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应急职能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在提高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以来,加快智慧政务发展已成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要深化智慧政务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式,发掘新途径,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态。

    一、工程导向到问题导向

    智慧政务发展容易陷入误区:以工程建设为导向,认为简化审批、加快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就能较好地提高履职能力。这种以工程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突出重点,增强智慧政务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智慧政务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建设机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智慧政务建设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因此,亟需切实加强智慧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加快实现从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的协同发展转变,从部门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转变。

    三、独导到社会共治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了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参与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是平等关系。“社会治理”弥补了“社会管理”内涵的局限,使社会治理体制得以创新和拓展。智慧政务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务建设模式要始终适用于、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和演化。

    1、规范社会共建机制,打造以主导为一体,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为两翼的社会共治模式。

    2、规范监督和保障机制,规范参与方的权、责、利。

    3、鼓励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服务平台和机制,厘清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服务制度,加快促进独导到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

    四、由割据到开放共享

    据统计,拥有社会信息总量的80%之多,但有关部门调研的38个部委涉及的80个专网里,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这对尴尬刻画了目前共享面临的壁垒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务业务成指数量级增长,但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对部门共享造成了技术屏障。大时代,要彻底消除共享和业务协同羁绊,

    1、开放。要尽快规划开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开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2、落实共享机制,明确共享的权、责、利,根据“一数一源”原则保证的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

    3、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

    五、支撑到辅助决策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智慧政务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列“金字”工程、上网到“三网一库”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智慧政务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口岸、社会信用、食品和监管、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重点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展开研究、设计、立项和建设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和协调,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业务系统和各部门的相关信息,完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业务应用系统,为决策指挥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在大时代已日显迫切。当下,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智慧政务网络,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整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政务辅助决策体系,提高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我国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进程。

    六、履行职能转向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是从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创新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将公共服务化,使智慧政务由流程规范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转变为有效为社会公众最终交付品,为公众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

    七、传统模式到新兴形态

    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潜在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关注度不断得以提升。《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前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也已经启动。未来发展中,智慧政务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政务信息来源,构建异构信息整合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化利用效能,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八、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设备占有率低,核心设备差距明显,潜在的战略风险、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严重威胁着信息安全乃至安全。“棱镜门”之后,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为多个领域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智慧政务设备国产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开,国产芯片、作系统、库、中间件等基础信息技术攻关有望加速,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的国产化新思路将全面铺开。
    金鹏信息网格化软件

    浏览 186赞 55时间 2024-03-24

研究用户视角下电子政务成熟度,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