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为爱浪漫1 2021-09-19 09:31 247 次浏览 赞 55

最新问答

  • jhaiyun888

    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 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主要思想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由于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的课税、关税等贸易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5) 信息与网络优势。

    有关结论
    1、原因分析: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
    2、结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异国直接投资
    1、对发展中直接投资
    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同时技术等资产可以获得全部收益。
    2、对发达之间的交叉直接投资
    寡占反应现象,通过在竞争对手的领土上建立企业来互相牵制和加强自身能力行为的综合表现。

    浏览 389赞 147时间 2023-09-17
  • liuruojing

    垄断优势理论又称所有权优势理论或公司特有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是由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先提出的,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主要内容:

    这一理论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海默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由于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的课税、关税等贸易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5) 信息与网络优势。

    浏览 290赞 155时间 2023-09-06
  • shangbabayue

    垄断,经济学术语,是一种市场结构,指一个行业里有且只有一家公司(或卖方)交易产品或者服务。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 (Monopsony) 则恰恰相反。理论推断垄断者在市场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调节价格与产量,但至今为止没有确切案例支持。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lt;p>这一理论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海默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及销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
    一类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由于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的课税、关税等贸易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5) 信息与网络优势。 1、原因分析: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
    2、结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异国直接投资
    1、对发展中直接投资
    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同时技术等资产可以获得全部收益。
    2、对发达之间的交叉直接投资
    寡占反应现象,通过在竞争对手的领土上建立企业来互相牵制和加强自身能力行为的综合表现。 对跨国公司各垄断优势的补充
    1、知识优势
    2、产品差异优势
    3、规模优势
    4、管理优势
    5、资本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的扩展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为海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使这个理论更好的适应现实经济社会,西方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补充与完善:一是进一步论述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垄断优势的理论;二是论证了跨国公司在出口、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三种方式中选择直接投资的根据和条件;三是提出了对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原因的不同解释。

    浏览 458赞 144时间 2023-05-11

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