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仅仅是指女性作家写的文学作品吗?谢谢大家帮我解答

真理在朕 2021-09-19 09:06 395 次浏览 赞 153

最新问答

  • qianshuijun

    文学
    书写已成为社会文明的一个文化符号
    我们已经开始从文学中分出性别,并定义出“文学”这样的概念,开始看出文学性别的差异对文学与人生的影响。“差异”的概念来自于被认知物与记忆的对照,这种对照其实是对旧有的遗留的文学常识的反思。可以这样说,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这种差异的推进和认知中不断向前的。
    中国百年文学中,大量女作家的涌现和大量妇女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文学关注,大量两性关系的乡村化化和化的多重叙述和多元描写,从体哲学到灵魂鞭笞,从“拷红”到“审男”乃至于阿q与吴妈的原初念都一一在这种差异中显示着文学的诗学表达,显示着两性文学关系中的深度差异,正在成为文学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但是,从的词根出发,对之的文学定义其实是大有问题的,貌似尊重而将事关性别的文学,从创作到实践都与男性特别区分开来,谋求差异求得平衡以显示公允。看出差异是一种进步,而差异本身则是一种歧视。因之文学的定义也就问题丛生—这是长期以来学界的一个错误—是指作者性别,不涉其余?是指文学题材、意识?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文学史中并不鲜见这样的现象:一是作家和男性作家笔下的形象毫无二致,二是男性作家照样可以写出意味或女权主义的作品,如郁达夫、叶灵凤等;作家也不乏写出阳刚粗犷毫无意识的作品,如草明、刘真等作家。
    (故“文学”更为准确的定义应是“书写”,这是社会开放和文学进步予的文学尊重,也是现代社会文明通过文学表述,窥视两性差异以走向和谐的理性补充。而把问题囿于作家性别视野之内,这恐怕不是女权主义的旨意。)
    问题不在于由谁来书写,在男权时代,写作被当作反抗男权的证明,而在女权时代呢?作者的性别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在主张男女平等而又性别文明尚在消长的现代社会,书写才彰显出它独特的意义。也就是说,书写本身已然超越自身而成为一面旗帜,一面争取平等的旗帜,一个表明社会性别文明程度的文化符号。

    浏览 375赞 156时间 2023-05-13
  • lucy一只鱼

    文学
    书写已成为社会文明的一个文化符号
    我们已经开始从文学中分出性别,并定义出“文学”这样的概念,开始看出文学性别的差异对文学与人生的影响。“差异”的概念来自于被认知物与记忆的对照,这种对照其实是对旧有的遗留的文学常识的反思。可以这样说,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这种差异的推进和认知中不断向前的。
    中国百年文学中,大量女作家的涌现和大量妇女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文学关注,大量两性关系的乡村化化和化的多重叙述和多元描写,从体哲学到灵魂鞭笞,从“拷红”到“审男”乃至于阿q与吴妈的原初念都一一在这种差异中显示着文学的诗学表达,显示着两性文学关系中的深度差异,正在成为文学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但是,从的词根出发,对之的文学定义其实是大有问题的,貌似尊重而将事关性别的文学,从创作到实践都与男性特别区分开来,谋求差异求得平衡以显示公允。看出差异是一种进步,而差异本身则是一种歧视。因之文学的定义也就问题丛生—这是长期以来学界的一个错误—是指作者性别,不涉其余?是指文学题材、意识?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文学史中并不鲜见这样的现象:一是作家和男性作家笔下的形象毫无二致,二是男性作家照样可以写出意味或女权主义的作品,如郁达夫、叶灵凤等;作家也不乏写出阳刚粗犷毫无意识的作品,如草明、刘真等作家。
    (故“文学”更为准确的定义应是“书写”,这是社会开放和文学进步予的文学尊重,也是现代社会文明通过文学表述,窥视两性差异以走向和谐的理性补充。而把问题囿于作家性别视野之内,这恐怕不是女权主义的旨意。)
    问题不在于由谁来书写,在男权时代,写作被当作反抗男权的证明,而在女权时代呢?作者的性别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在主张男女平等而又性别文明尚在消长的现代社会,书写才彰显出它独特的意义。也就是说,书写本身已然超越自身而成为一面旗帜,一面争取平等的旗帜,一个表明社会性别文明程度的文化符号。

    浏览 356赞 159时间 2023-04-14
  • 尝试新鲜

    从来没有人说过“男性文学”这个词。正如世界上有了“三八妇女节”,男人们才知道原来除了这一天,其他的日子都是他们的。
    说出了一个“文学”,就是建立了另一个标准系统,而且,当“文学”与“旅文学”“青年文学”“环境文学”等成为一个专项并列出现时,谁都不认为这很幽默。
    性别意识在作家行业的强调,不知是祸还是福。当这个世界的女权主义大叫着出现时,各国掌权的绅士们都客气地让她入座发言。女士优先,这是男人们表现出来的优越和体面。然而,当文学更多地化,对于文学来说,意味着什么?当然一是进步,更多的作家和作品的出现,是封建传统深厚的摆脱封建意识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一个下滑,当文学长期地在大众眼中成为文学的热点时,说明文学正在下滑出社会的中心位置,从政治代言者、经济体现者和时尚引领者这样的位置滑向边缘。
    而当一个作家动笔和开口都忘不了标明自己的性别特色时,无疑,这不是封建文化的属性,而是商品文化的属性。比方说“小散文”就是一种标识。一是强调,二是强调“小”,以区别以前的散文,不仅和男性划清了界限,而且和其他散文也有区别,按此逻辑,在“小散文”以前就是大散文和老散文了。因为有这种暗示,所以,最起劲抨击这种散文的倒并非全是大男子们。

    浏览 327赞 78时间 2022-10-22
  • 艺术边上观望

    ;amp;url=http%3A//zhidao%2Ebaidu%2Ecom/question/1311980%2Ehtml&b=0&a=15&user=baidu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文学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她和“五四”新文学同时诞生并共同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沧桑,涌现出五、六代女作家和丰富的创作实绩。
    如果说现代性是新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特质,那么文学是不是现代性的新文学,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回避得太久。而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我国文学研究的起点。自从文学这个命名出现以来至今仍然自说自话的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必须从界定和梳理文学的现代性入手。
    19—20世纪:文学的绚丽日出
    伊丽莎白·詹威在《美国当代文学·妇女文学》中指出:由于文学来自被抹煞的人类“另一半”的生活经历,需要“用一种不同度数的镜片才能清楚地看到它们”。〔1〕也就是说, 这个“镜片”的“度数”要和文学的实际相符相配,就必须从文学的诞生说起。
    无论是东方或西方的语言中,人类(humanbeing)、人(human )、历史(history)等词语都不包括, 她们在人和历史的范畴中是不在场的缺席者。文艺复兴、启蒙理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是抽象的人,如果具体化一些则仅指男人。法国的人权宣言只是男权宣言,发现了这一点的阿伦普·德·朱戈在法国大两年后的1791年发表了《与市民的人权宣言》,她后来因此而被送上了断头台。拿破仑法典则明文规定:“未成年者、已婚妇女、犯人及精神病没有行使法律的权利。”美国妇女在解放黑的运动中才意识到自己和黑人一样处于无权地位,所以积极投入隶解放运动,并了19世纪20—40年代的女权运动,于1848年发表了类似法国女权宣言的《宣言》。在这个宣言中,她们把“人”这个词改写为“@①”。〔2〕由此可见, 的觉醒始于认识到“人”这个抽象概念掩盖下人和人事实上的不平等,始于追求和探寻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到20世纪60年代即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被誉为美国现代女权运动之母的贝蒂·傅瑞丹在她的《迷思》和《第二阶段》里对此有详细记述和反思。“迷思”(Feminine Mystique)是她在1963 年对当时一种关于的错误思潮的命名,指仅以“性”和生物上的母职来定义。〔3 〕她把美国两次女权运动中走出家门争取与男人同等的工作权利的斗争称为“激昂之旅”,目的是“寻求新的认同”,是“强烈拒斥对所作的定义和认定。她们努力想证实:‘也是人’”。这些都说明西方女权运动的思想动力也是从人的发现觉醒到的发现觉醒,说明的发现和觉醒是人文价值理想的深化和具体化,这也就是我在这里命名的人文主义思想。
    世界范围的文学只能出现在现代和主义及宗教改革之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的转型期间,出现在现代人文思想深入人心的现代性进程之中。这在各国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是在19—20世纪才汇集成世界性的文流,尤其是在本世纪后半期西方妇女争取人的权利的女权运动推动下,文学遍及全世界发达与不发达地区。法国17、18世纪虽然被称为“的时代”,但20世纪前女作家少得可怜。即使在文艺复兴的摇篮意大利、希腊,大批女作家的出现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4〕就此而言,19—20 世纪也可以说是文学的世纪,是文学在世界范围的绚丽日出。
    在中国,文学的诞生与世界各国同中有异。我在《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的前言中,具体分析了本世纪初西学东渐、兴办女学、开女禁、招收女留等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以及“五四”思想启蒙的精神成果(人的发现、觉醒的发现、觉醒与文学诞生的内在联系),分析了“五四”前后出现的我国第一批既受过传统文化的良好教育又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现代知识。没有这样的现代知识便没有我国的文学。我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文学“与人性、个性同命运”,“同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进步同命运”。现在可以补充的是,与文学,和人性的完善、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平等、文明、进步、和平、发展这些人类共同珍惜的价值观念同命运,和人文主义价值的全面实现同命运。
    不同的是,西方各国从人的发现到的发现一般相距200—300年,而我国则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由一些思想先驱在人的解放这个命题中同时提出来的:
    在占人类半数的,人格尚不被正确的认识,尚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不能参与文化的事业以前,人类无论怎样的进化,总是偏枯的人类。〔5〕(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我国人的解放与的解放在同一个时间平面上同时提出,固然缩短了西方妇女那样漫长的酝酿等待期,但也使觉醒后的路格外曲折漫长,使她们常常要承受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早期女作家庐隐、石评梅、冯沅君的作品里那种浓得化不开的迷惘、徘徊、悲凉之气,便源于这种解放的理想与封建古国沉闷落后的现实之间的。鲁迅作为反封建思想斗士也是妇女解放的坚定的倡导者,但他很快就清醒地觉察到了解放前程的暧昧不明,提出了“娜拉走后怎么样”的问题并且不得不让勇敢的子君孤独悲凉地去。
    我国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正是因为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理想的体性觉醒,出现在第一批现代女作家——“五四”女作家——的作品中,尽管这种觉醒难免带有初醒者的朦胧迷惘和不成熟。有论者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是欧洲中心论,因而“五四”对易卜生《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的价值认同也在此列。这是无视本国本民族社会现实的历史发展外因论。诚如严家炎先生所指出的,“把科学理性、化、现代化当作欧洲垄断的专利,才是真正的欧洲中心论。”〔6〕文学19—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充分说明了“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7 〕这一现代人文思潮对全世界被压迫的吸引力。这是超越民族、地区和时间的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对于深受阶级的与性别的双重压抑之苦的中国更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认同感。娜拉的“首先我是一个人,和你一样的一个人”虽然是从一位欧洲白人妇女的嘴里说出来的,也表达了中国求解放的心声,因为在尚未取得人的自由这一根本点上,全世界妇女的处境和向往追求是相同的。
    以上对我国文学诞生的叙述和分析,可以确定文学这一概念内涵的历史性和现代性。也就是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现代人文价值内涵的的新文学。伊丽莎白·詹威所说的阅读分析文学所需要的“不同度数的镜片”,具体地说就是现代的具体的作为人的和作为的人。前者所界定的是“是人”,后者所界定的是“是有她与生俱来的自然性别的人”。这也就把忽视自然性别的“男女都一样”和强调性别差异的“男女不一样”在人文主义这一价值目标下统一起来,就是“五四”思想者所提出的“为人和为女的双重自觉”。
    西方主义学者化大力气建立起来的社会性别(gender)与自然性别(sex)这两个概念, 是根据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的基本理论“不是天生的,她是被变为的”发展而来,对于解构父权制的性别统治性别歧视使认识到自己“他者”的和“次性”的位置具有一种的洞察力,但在意识到这一切的同时也就要求改变要求超越,朝着做一个完整的健全的这一目标改变自己超越自己,这种坚忍不拔愈挫愈奋的探寻是我国20世纪文学的思想动力。“社会性别”和“自然性别”这两个概念以及我国文学研究所常用的“意识”、“性别意识”、“性别立场”都不足以完整地把握文学这一性质。因此,“作为人”与“作为”这两个介词结构短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如此,才能把的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把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在现代人文理想的目标下统一起来。
    文学:·妇女·主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字面上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按性别分类的性别文学,就像青年文学按年龄分类,西部文学按地域分类,文学不过是特别标出作家性别的一种性别方言罢了。果真如此,文学就不仅失去了它起的理论意义,而且可能起到强化“第二性”位置的作用,使生而为者感觉到某种看不见也说不出的以宽容面目出现的性别歧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女作家拒绝认同文学这一命名的心理原因。而且越是自信心和意识强,对两性不平等有深刻体验的女作家越是拒绝把自己归入文学名下。
    文学既是性别文学又不是性别文学这一悖论,可以用现代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来说明。概念符号与所指称的对象不是同一的相等的,语言相对于它所指称的对象既是照亮又是遮蔽,它的意思是某种暂时的、有待于发现的东西。没有任何一个符号可以完善的穷尽它所指称的对象的全部涵义。因此,概念的意思(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概念)常常是包含着悖论的有待于发现、填充和更新的。〔8 〕前述美国《宣言》把“人”这个词改为“@①”,中国女把讲义上的“他”改为“@②”,美国在history之外又创造了一个herstory, 便是在人的范畴里要求男女平等而在符号学上的体现。
    索绪尔认为语言中的意思只是一个差异问题,每一个符号的意思只是因为它不是其他符号的意思。如果我们要相对稳定地和准确地界定一个符号的意思,便应该把与它相近的或似是而非的意思排除出去,也就是要从该符号不是什么入手。

    浏览 417赞 107时间 2022-10-01
  • 猫妖梦懿

    从来没有人说过“男性文学”这个词。正如世界上有了“三八妇女节”,男人们才知道原来除了这一天,其他的日子都是他们的。
    说出了一个“文学”,就是建立了另一个标准系统,而且,当“文学”与“旅文学”“青年文学”“环境文学”等成为一个专项并列出现时,谁都不认为这很幽默。
    性别意识在作家行业的强调,不知是祸还是福。当这个世界的女权主义大叫着出现时,各国掌权的绅士们都客气地让她入座发言。女士优先,这是男人们表现出来的优越和体面。然而,当文学更多地化,对于文学来说,意味着什么?当然一是进步,更多的作家和作品的出现,是封建传统深厚的摆脱封建意识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一个下滑,当文学长期地在大众眼中成为文学的热点时,说明文学正在下滑出社会的中心位置,从政治代言者、经济体现者和时尚引领者这样的位置滑向边缘。
    而当一个作家动笔和开口都忘不了标明自己的性别特色时,无疑,这不是封建文化的属性,而是商品文化的属性。比方说“小散文”就是一种标识。一是强调,二是强调“小”,以区别以前的散文,不仅和男性划清了界限,而且和其他散文也有区别,按此逻辑,在“小散文”以前就是大散文和老散文了。因为有这种暗示,所以,最起劲抨击这种散文的倒并非全是大男子们。

    浏览 381赞 141时间 2022-03-18

什么是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仅仅是指女性作家写的文学作品吗?谢谢大家帮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