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是什么?

如题,我感觉就其反映的现实情况的真实感来看,《蜗居》应该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丽华华 2021-09-19 09:44 404 次浏览 赞 114

最新问答

  • 520美食吃货

    1900年6月29日颁布的《诺贝尔基金会章程》中对其专项奖项文学奖的评判对象给出如下定义:“不仅包括纯文学,而且包括在形式和风格上具有文学价值的其他文学作品”,从而使文学奖扩展到了整个人文学科的范畴。

    诺贝尔终生对文学抱有浓烈的兴趣,他非常推崇浪漫主义文学,故此,他在遗嘱中留下了关于“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的要求和“最杰出的作品”的理解,他也对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给出了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正是凭借着对这个标准的理解,委员会对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作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浏览 250赞 115时间 2024-01-16
  • 翔雨lollipop

    大家觉得现在人的素质是不是在提高?
    中国知识分子只会在进口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科技体系、意思形态基础上拼凑科技快餐、系统集成,已经被西方替换了基本技能、废了基本功,是为@@@文化、商品、科技的殖民地。
    消费水平提高了,贪污挥霍没有任何约束而极度膨胀,基础被破坏了,集体道德丧了。

    诺贝尔奖对于中国是一剂绚丽包装的、是毒品,是,是陷阱,是圈套,是败坏学术造成教育的用巨资成瘾的荼毒,是美国的战略家居心险恶、用心险恶地精心设计的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釜底抽薪、掏空中国的春经济,精神,是有毒的政治;而且西方科技体系越进步、越发达,现代仪器越昂贵、先进设备系统价格愈加高昂,深空探索、基因工程、纳米微观研究、高能物理求索等等研究手段耗资宏大到要许多发达联合开放都捉襟见肘的时代,用眼花缭乱、虚无缥缈的诺贝尔奖来引诱中国用举国、掏空国库、挖尽全社会去破坏经济基础、毁坏国民经济建设,概念中国人,是已经和将跨越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星球大战”似地巨骗、诱导、咋呼、。买办们、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洋大人的指挥下糟蹋挥霍、盘剥自己的民众,还帮着资本打劫自己的财富,运用过西方政治、意思形态、科学技术体系、美元霸权,攫取全世界的财富,早就已经是中国人才、心理畸形和扭曲的公开表现,得到洋老板的一片叫好,解除了中国人的精神武装,让不少中国人特别是官员听了很受用,以此为官绩、政绩,做什么生意最赚钱:M国。
    得了诺贝尔奖又怎样?中国的自行车材质与水平现在还达不到发达前的水平呢。
    帝国主义利用豢养的洋和内鬼以及代理人引导《自然》杂志、《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来搞垮中国,体制内各路知识分削尖脑袋、趋之若鹜,败坏了风政风,更败坏了民心。
    怎样获得诺贝尔奖?
    很简单哟,再办一次奥运会,送几个银牌、礼让几个金牌给他们,再进口多些最新仪器设备,买一大批各种先进材料、先进试剂,多请一大批外籍,不就得了吗?太没有长远眼光了。

    浏览 469赞 130时间 2023-12-15
  • qiaochu168

    蜗居只是把中国的社会现状描述了一下,拿到世界上只会引起轰动,但距诺贝尔奖还有差距

    浏览 318赞 106时间 2023-11-12
  • 布川依夫

    诺贝尔终生对文学抱有浓烈的兴趣,他非常推崇浪漫主义文学,故此,他在遗嘱中留下了关于“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的要求和“最杰出的作品”的理解,他也对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给出了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正是凭借着对这个标准的理解,委员会对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作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在1900年6月29日颁布的《诺贝尔基金会章程》中对其专项奖项文学奖的评判对象给出如下定义:“不仅包括纯文学,而且包括在形式和风格上具有文学价值的其他文学作品”,从而使文学奖扩展到了整个人文学科的范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获奖者较多地集中在北欧和一些较小民族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得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在文学评选中也不由自主地奉行了一种“中立国”的政策。鉴于当时极少数的作家能够超然于民族和利益之上,文学的桂冠自然就落到了某些政治立场中立、其创作成就相对比较平庸的一批作家身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时期,文艺思潮此起彼伏,艺术上的创新者璀璨如星。这一阶段,诺贝尔评奖委员会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开始注意敢于大胆创新的作家,这一阶段的获奖者所包括的20世纪的文学大师为最多。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评奖委员会发布了一套“实用主义”的遴选原则,诺贝尔文学奖不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投资和注,他们对诺贝尔的遗愿再度进行了诠释,认为“捐赠人的愿望是把奖金授予处于一生中富有创造性阶段的人,以便他的活动得以继续并受益于奖金”。于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目的被再度强调为向前看,支持探索,鼓励创造,落实到实践中则是,评奖的着眼点在于奖励一部新作而非对某个作家终生进行盖棺定论。
    最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似乎垂青于“移民作家”和“文学混血”作家,生于小语种而用大语种写作,既体现了“以欧洲文化为中心”,又体现了“政治上正确”,并且具有“异国风光”和“全球化”的噱头。但这类矫枉过正的重心转移又导致其作为传统欧洲文学奖项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当下对这一重头奖项的评奖标准的潜规则已经形成了“第三顺位优胜”的概念,即:当候选人在三个以上的时候,避免成了必须考虑的因素,这个时候,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工作业绩突出而不冒尖的人(第三顺位候选人),因为这可以避免第一、第二顺位的直接对立,又可以为第三顺位之后的候选人树立一个公正的观念。在实际的政治哲学作中,这种妥协,往往还有着另一层概念:表达自我声音,体现意志的选择,但放弃和对立。近年来博尔赫斯、昆德拉之类大师无缘该奖都体现出这种无奈的妥协。

    浏览 397赞 131时间 2023-08-01
  • 开运潇潇

    标准虽然不清楚,但《蜗居》应该还差老远。

    浏览 167赞 97时间 2023-03-05

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是什么?

如题,我感觉就其反映的现实情况的真实感来看,《蜗居》应该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