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全6册整理

qingkong88888 2021-09-18 16:47 264 次浏览 赞 75

最新问答

  • 天天大宝贝儿

    重点篇目概述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主要人物、百年、美丽、写法)
    作者:梁衡
    文章主人公:居里夫人
    百年: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结构与写法:倒叙 和侧面描写(男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

    《合欢树》(作者、线索、写法)
    作者:史铁生
    线索:合欢树
    梗概:作者以合欢树为线索,回忆了母亲为“我”瘫痪的腿奔波,以及对我的写作理想的支持和帮助,母亲去世后,“我”几次探访老家,母亲当年种下的合欢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写法:借物抒情的手法。合欢树象征了作者的经历,也有着同样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象征着母爱。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主题、线索、写法)
    作者:欧•亨利(美国)
    世界三大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主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
    线索:常春藤叶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写法:1、欧•亨利式结尾 :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2、反衬:人物外貌与心灵之间的反差:性格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满腹 ——舍己救人。

    《邂逅霍金》(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葛剑雄
    写法:侧面描写(以作者的眼光写对霍金的情感)心理描写细腻
    情感变化:写我与霍金相遇时的敬仰、震惊、凝视、沉思这一心理变化。

    《一碗阳春面》(作者、主要人物、线索与情感)
    作者:栗良平
    主要人物:一家三口(三人)次要人物(面店老板夫妇)
    线索:阳春面
    开端:第一年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设置悬念);
    发展:第二年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第三年三人吃两碗阳春面、面馆的等待;和结局:十四年后三人再次来到面馆吃三碗阳春面。
    情感:以一碗阳春面为贯穿全文始末的线索,使其具有了团结、不屈、向上、奋争等多种美好的含义。

    重点篇目概述

    《老王》(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杨绛
    写法:片段组合(送冰车费减半;送医问钱够否;送鸡蛋香油)
    情感:对人性中善良的肯定与呼唤,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自己不能平等对待老王的愧怍之情。
    文眼: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项链》(作者、线索、主要人物、写法)
    作者:莫泊桑(法国)
    线索:项链(借、戴、丢、找、赔、知)
    主要人物:玛蒂尔德夫人
    写法:留白艺术 伏笔艺术
    主题:文章以项链为线索,通过对马蒂尔德夫人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知等一系列的描述,揭示了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高贵、奢华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把视为玩物的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萧红
    写法:生活细节描写
    情感: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生活化更真实可亲的鲁迅,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有着“普通”的一面:他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同时也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
    鲁迅的“笑”:神态描写(鲁迅的笑)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笔,一个乐观朗、平易近人、坦诚真诚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②笑声冲下楼梯来——明朗、可亲可爱、与普通人一样
    ③鲁迅转身坐在躺椅上自己笑起来——和萧红几乎天天见面还说这样的话,是在开玩笑,幽默,透着风趣,像个,有着普通人的普通心。

    《小溪》(作者、小溪寓意、写法)
    作者:肖复兴
    小溪寓意:既象征音乐的特色:有着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 又象征的品格:小溪永远清澈(清静圣洁),小溪从不张扬(本性安详),小溪穿行于山道林莽之中(不畏艰难),小溪一路跳动着一直奔流到海(目标执著,持久地令人感动)。
    写法:通篇运用比喻手法——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使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用的音乐来展现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说服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马克思的贡献)
    悼词
    作者:恩格斯
    马克思的贡献:政治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剩余价值规律;科学家——数学;家——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
    艺术特色:
    1、类比手法——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
    2、语言方面:①严密性逻辑性,如关联词的运用(性作用、上下前后的关联) ②丰富的情感色彩,如修辞讳饰: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为了忘却的纪念 》(作者、五烈士、情感)
    作者:鲁迅
    左联五烈士:白莽、柔石(迂)、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情感:本文既深情地颂扬了青年的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

    《哦,香雪》(作者、象征手法)
    作者:铁凝
    象征手法:象征手法—— 铅笔盒、火车、大山(是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封闭传统的象征);
    对比手法——台儿沟通火车前后的比较
    前:吃过晚饭后就钻被窝。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后:姑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
    细节

    《变形记》(作者、流派、寓意)
    作者:卡夫卡,奥地利作家。
    流派: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荒诞派鼻祖。
    寓意:本文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父母)的冷漠。作者描写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马丁•路德•金
    梦想是平等
    演讲辞的特点:
    内容上:针对性、启发性、感染力
    语言上:句式整齐或骈散结合;善用短句、呼唤语等、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反问等多种修辞

    浏览 312赞 154时间 2023-08-29
  • 那夜无边

    高中语文教材1-6册
    【人与自然】
    1、《故都的秋》(郁达夫)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写秋的美文。作者精心选取秋晨观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闲人以及秋果几个画面,突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北国秋景的赞美之情。
    2、《荷塘月色》(朱自清)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文章描写了“我”借着月光离开家庭夜游荷塘的过程,用工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恬淡幽美的荷塘月色图。作者描绘荷塘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表达了自己摆脱内心烦躁,获得暂时安宁的愉悦。而文章中“荷塘”与“家”的对比,也折射出现实社会与诗意境界、独处与居、生活与心灵自由的。
    3、《晨昏诺日朗》(赵丽宏)
    赵丽宏把好散文归结为三个因素: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识、学养,文就是独特的个性文字和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晨昏诺日朗》一文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所言的“文”的特征,将中国西部的壮丽景观——九寨沟诺日朗瀑布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三次观赏诺日朗的景象,即夕照中的诺日朗瀑布、晨雾中的诺日朗瀑布以及诺日朗瀑布的源头——海子。写出了诺日朗雄浑博大、横溢以及平静中孕育的特点。
    【人与社会】
    一、人与人
    (一)亲情
    《合欢树》(史铁生)
    合欢树象征(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等),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养而亲不在”的伤感,表现了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二)爱情
    《边城》(沈从文)
    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在亲情和朦胧爱情的取舍挣扎中展现细腻的人物心理。节选文字以翠翠为核心人物,主要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
    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者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明净。
    (三)平民生活
    1、《老王》(杨绛)
    文章记叙了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这几件小事,塑造了老王这样一个孤苦伶仃但又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的人。
    通过记叙三车工人老王平凡的一生和不幸遭遇,表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高尚的品格和美丽的心灵,同时也表达作者对一个无依无靠的车夫的怜惜以及对下层劳动的愧怍之情。
    2、《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本文叙述了一个性格躁,酗酒成性,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贝尔曼在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后冒雨画下了最后一片叶子,因而得肺炎而去世的。文中的贝尔曼有着令人钦佩的爱心、同情心。他有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这照亮了人性的光芒。
    作者用一个构思巧妙的,满怀深情地描写几个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创造出真正杰作的画家形象,歌颂了以贝尔曼为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简言之:揭示下层之间的博爱精神)
    3、《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小说叙写了逆境中的三人咬紧牙关,互相扶持,战胜困难度过艰难岁月,终于走向成功的动人。小说中弟弟的那句:"不要放弃,要努力,要好好活着",更喊出了三人为了达到目标而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
    在大年之夜,三人共吃一碗阳春面,但是面店的老板却热情的接待了他们,人性的温暖弥漫。
    这篇小说体现了亲情的美,人性的美:通过三人在困难的处境中坚强奋斗、互相激励的,动人的表现了团结、向上、不屈、奋争的主题。
    (四)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邂逅霍金》(葛剑雄)
    本文重在表达对霍金所生活的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的推崇。
    邂逅霍金,作者印象最深的不仅是霍金“独特的形象”,还有周围的人面对霍金时的那份平静、剑桥那种看似冷淡却隐藏着大爱的人文环境。
    作者由此联想到中国的现实,想告诉人们天才的成长除了科技因素外,和谐、宽松、平等、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文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希望中国也能有这样的人文环境,希望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
    (五)人与自我
    《老人与海》(美•海明威)
    小说主人公古巴老渔夫桑提亚是勇敢、自信的化身。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类身处困境、面对亡是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高贵品质。孤独、危险、绝望、、亡、勇气是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所表现的一贯主题,到了《老人与海》里,海明威把它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桑提亚虽然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失败了,但他绝不向厄运屈服,顽强拼搏,表现了一种“硬汉”精神。
    名句积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六)人与他人
    1、《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乐观朗、平易近人、幽默、博爱、倔强、关爱他人……
    2、《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这是一篇记人的散文,本文围绕两个方面展现蔡元培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是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一是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作者从做人境界的高度,赞扬了这种以行动践行思想的人格之教,乃是教育的大境界,也是人格修养的大境界。这显然不是一般的教育家所能达到的境界。
    3、《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的《孩儿塔》的序文。
    文章怀念战友白莽(徐祖华),肯定他在进步诗歌创作上的贡献,并明确指出诗集《孩儿塔》的历史地位。
    4、《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本文是鲁迅先生写于1933年2月的一篇文章。它是为纪念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两周年而写。写作目的有对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赞颂,有对反动派残罪行的控诉和揭露,更有自己韧性斗争的观点的抒发。
    5、《世间最美的坟墓》(奥地利•茨威格)
    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之所以最美,正是因为其凸显了托尔斯泰这一伟人朴素中蕴含绚烂、平淡中蕴含醇厚的人格境界。
    (七)人与城市
    《想北平》(老舍)
    《想北平》是一篇怀乡散文,作者用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的眷恋、担忧等深沉的情感。
    二、人与社会
    (一)贡献社会
    1、《跨越百年的美丽》
    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只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在于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1、漂亮端庄的仪表美——美丽端庄;2、善于发现的追求美——刚毅执着;
    3、献身科学的精神美——勇于献身;4、淡泊名利的人格美——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拥有美丽的外表,但是这些并不足以使她的美丽跨越百年。她所留给我们的不是短暂的容颜之美,而是永恒的精神之美、人格之美。美丽的真正内涵:从人类发展与进步的角度看,凡是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的人和人的行为都是美的,只有这样的美才能历久不衰、光照千秋,才能在人类的历史上定格成永恒。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
    3、《荷花淀》(孙犁)
    水生探知丈夫参,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小说通过叙写抗日根据地一青年妇女的成长,有力地显示了中国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同时也表明了下的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表现了高度的乐观主义和必胜的信念,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小说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并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烟烈火,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但正是这些善良、朴实、纯真的普通人身上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亲情,才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其中蕴含着战胜侵略的巨大力量。
    (二)揭示社会黑暗、批判社会
    1、《项链》(法•莫泊桑)
    内容:1)小说以“项链”为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2)小说在“项链”这条线索牵动下,都写了哪些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每一个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识项链
    玛蒂尔德悲剧的成因:①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②她性格的弱点。玛蒂尔德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是“败坏”也是“成全”,她丢失了美丽和平静的生活,成全了人格的尊严。
    小说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同时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不良的价值观。
    2、《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写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清早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因而失去了职业,本是家庭的支柱,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赘,一家人对他的态度就变了,他在寂寞和孤独中悲惨地去。小说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3、《守财》(法•巴尔扎克)
    守财解释为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在世界名著长河中,出现了四大吝啬鬼,而最典型的守财形象,要数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其荒唐的举止,的心理读来令人目瞪口呆,啼笑皆非,其丑恶的灵魂,贪财如命的本性,凶、虚伪,读来令人憎恶和深思。“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典型性是"执着狂",尤其是一个"狂"字,高度概括了葛朗台的个性特征。例如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一个"纵"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再如当他到弥留之际,生命力退守在眼睛里时,他能够睁开眼时,竟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金子,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的圣像,为他做临终时,他竟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金十字架抓到手里,这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4、《套中人》(俄•契诃夫)
    别里科夫的形象:顽固的维护旧制度,旧秩序,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他生活在19世纪末沙皇的统治下,既是制度的受害者,又是制度的维护者。
    小说通过对“套中人”别里科夫思想性格和其婚事遭遇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腐朽,鞭挞了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秩序的保守势力。
    5、*《》评点(原作 鲁迅 评点 吴中杰)
    《》描写众的愚昧,和者的悲哀;
    造成这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封建统治的和严酷及其帮凶的凶残; 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统治下众的愚昧和无知; 旧主义脱离众,没有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动和依靠他们的力量。
    “”的含义:
    小说以《》为标题,寓意深刻。穷苦的城市贫民以者的鲜血作为治病的良,这是何等可悲的社会现实! 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众的弱点,发动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者是一剂良。一个“”字,不仅简明而集中此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尖锐地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鲁迅在小说中指出:人血馒头是医不好小栓的痨病的,辛亥也不了社会的病症,只有充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唤起的觉悟,推翻整个封建制度,才是改造旧中国,拯救劳动的良。
    6、《阿Q正传》(鲁迅)
    阿Q是一个受封建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农村无产者。对来自统治者的欺压竟麻木健忘,以自欺来。他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精神胜利法
    一方面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饱尝辛,一方面又在幻想中自欺,自傲自足,一些在现实世界无法战胜的人或物,转到精神上去胜利他。
    主要是表现为:在失败和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不承认自己所受屈辱和失败,而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来自我安慰,甚而自欺欺人。
    7、《雷雨》(曹禺)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痛悔着罪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的公子,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化了的封建家长,在社会层面上,他是一个冷酷的吸吮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干尽了昧心的勾当;在家庭层面上,他是个自私专横的家长,容不得半点的思想自由和人格,从精神上、感情上、心灵上,压迫着他的儿,造成了繁漪的畸形反抗,并了新的罪恶。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当然,周朴园也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符号,而是血丰满的复杂人物,他对于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面对侍萍时流露的忏悔也不是虚伪的做作。
    侍萍则纯然是一个受害者,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自己的女儿又重蹈覆辙,甚至陷入更悲惨的命运中,这种悲剧性深刻表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不幸,控诉了社会的不人道。
    (三)反映社会现实
    1、《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
    著名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剧情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对谋他的父亲、骗取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中交织着爱情愁。哈姆雷特体现了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他热情善良、嫉恶如仇,但多愁善感,在复仇过程中犹豫、彷徨,最终被毁灭。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在复仇道路上的犹豫,显示了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与封建势力的悬殊。借此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反思与对人的命运与未来社会的忧虑。
    2、《<激流>总序》(巴金)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用“激流”命名,暗含了作者对三部小说表现的共同主旨的概括:生活就是激流,只有敢于征服、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在不停歇的探寻和行进中求获生活的真谛。
    3、《哦,香雪》(铁凝)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天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小说通过对香雪等一乡村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表达了姑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摆脱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人与文化艺术】
    1、《小溪》(肖复兴)
    《小溪》是肖复兴《音乐笔记》中的一篇。这篇文章写作者对大音乐家其人、其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表现个人对他的敬仰,同时表达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本意主要是歌颂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质,但作者是从他的音乐艺术的角度来写的,而又用小溪进行比喻,行文中将小溪、以及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来写,这就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读之韵味无穷。
    作者以“小溪”概括音乐的特色:永远清清、浅浅地流着,有着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作者以诗意的语言描述音乐的意境:夜空如水,月光皎洁,小溪蜿蜒,银光跳跃,阳光灿烂,草盛花香,小溪清澈,浮光跃金……小溪,象征的性格和品格,也给我们启示: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埋没不了,不会苍老,能常青常绿;小溪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静静在流,同样可以伟大。
    2、《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
    本文重在探究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塔与艺术的关系,从而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阐述了造就一位独步天下、雄视古今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的观点。
    主旨: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人文精神也不可或缺,打造科学巨擘,固然要拒绝自身的先天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社会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
    爱因斯坦热爱文学艺术的原因
    其一,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出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出于一种“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的必要性。
    其二,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一点上,文学艺术的作用往往胜过科学。
    其三,文学艺术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之美,其产生的美感是相通的。相通的前提在于两者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心理背景。
    3、《胡同文化》(汪曾祺)
    这是一篇漫谈北京胡同逸闻趣事兼及京城市民文化心态的议论散文,又是一篇将针砭锋芒藏于风趣诙谐的随意谈吐之中的文化随笔,是对于北京的胡同从取名到格局乃至“胡同文化”所折射出来的京城市民的处世哲学、文化心态的人文思考。
    关于《胡同文化》一文,我们需要回忆:
    作者谈胡同就是谈胡同文化,而谈胡同文化又是通过谈北京胡同里的市民生活来体现的,所以可以这么认为:胡同文化即北京市民文化,具体表现为求忍、易满足、缺少生气的文化特性。胡同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他见证着北京市民的生活,见证着市民文化的形成。
    1、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是一种封闭性的文化,是一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文化,它的精义是“忍”。
    2、作者对胡同文化的看法如何?
    这种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胡同文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所面临的土崩瓦解的必然趋势,“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4、《拿来主义》(鲁迅)
    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反动派的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
    针对国民的媚外的政策和有些人一味,西化的论调,也针对文化阵营内部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他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文化遗产,又要分清楚,要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化、新文学。
    文中巧妙运用“继承一座大宅子”作比喻,阐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局部比喻也十分生动,贴切,用“孱头”比喻懦弱无能的逃避主义者;用“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用“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者。
    而“拿来主义”含义是:对于外国文化外国事物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占有挑选一切事物,根据事物的性质和对我们的用处而分别对它们采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态度,即吸其精华。
    5、《〈宽容〉序言》(房龙)
    在《宽容》这本著作中,房龙综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反对愚昧偏执,主张宽容和平,倡导思想的解放,谴责反动势力对新思想的。
    【读书与做人】
    1、《读书示小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课文是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的写法,通过作者对往昔读书生活的回味,向即将跨入行列的讲述自己读书和做人的经验,其中始终充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作者对读书之道进行了具体的阐发,总的来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读书万万不能狭窄;读书不要忘了精读;注意觅寻大作家的踪迹,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可以说这些都是读书方法的精要所在,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2、《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还要的话,我还有,这里打不下了~~~

    浏览 360赞 52时间 2023-03-02

高中语文全6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