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背诵有什么技巧吗?

会员2764311 2021-09-19 09:41 450 次浏览 赞 87

最新问答

  • Jamietee1997

    进入初中阶段,们开始大量的接触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有一定的区别,特别是文言文的背诵,一直是学习中最棘手的问题,但是我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文言文,会发现每一篇文言文或在思想内容,或在表现手法,或在结构形式上等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方法背诵,以增强背诵的效果。从实际的教学经验中,领悟到十点背诵技巧。
    一、从文章的中心入手去背。有些文章应先把握课文的核心部分,然后由此发散拓展开,这样就容易背诵。如《孙权劝学》一文,文章主要写孙权的深谋远虑、循循善诱,吕蒙的知错就改、坦率直诚,鲁肃的由衷赞叹这三部分,文章短小精悍,人物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在朗读背诵中深刻体会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进而触摸人物的性格,加深对文章重点部分的理解,提高了背诵的能力。《》一文,文章前后两段都是交代简单道具,重点是中间三段,在这三段中应把握住两个场景,即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和失火救火的情景,写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大动。写声响由远到及近,由内及外,由少到多,由微弱到喧闹,由缓慢到急快,由简单到纷繁。这样背诵全文就容易多了
    二、根据课文的情节去背。 有些文言文的情节较强,理清好文章的思路后有助于背诵,如《木兰诗》主要是讲述了木兰、代父从的,有几个问题应把握,木兰为何要代父从?离开了家后有无思念之情?是怎样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又如何谢绝,返回家乡,重现女儿装。《周处》一文,叙述了周处改恶从善的过程,因此就应把握周处开始是怎样的一个人,后来怎样?转变的契机是什么?为了改过自新采取了什么行动?这样把文章的脉络理清,背诵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文言文中的议论文从议论的层次去背。古体议论文的写法和现代议论文的文体相似,有中心论点,支撑论点的论据,用何种论证的方式。我们应根据议论的层次,理清文章的思路展开来背诵。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门见山的提出论点,运用的是层进式,逐层深入进行推理论证,因此在背诵时应紧扣中心论点一层一层的去背,抓住层次,环环相扣。《生于忧患,于安乐》则是举例与说理结合的方式,开头先举事例,然后再引申开去,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因此在背诵时应弄清所阐述的事例,逐步归纳文章的论点。
    四、根据结构形式来背。有的文言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如《小石潭记》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潭),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文章按照游览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移步换形、依次写景的手法,因此在背诵时应抓住这一结构特点。《核舟记》,在背诵应抓住先总后分这一结构特点,对核舟先总写其长度和高度,然后分写船体各部分。在分写船头船尾时,也采用了总写和分写的结构形式。这样把握,在背诵时就能条理清晰。
    五、抓住领起全文的句子去背。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很多篇目都有领起全文的句子。如《岳阳楼记》一文中“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就领起了迁客人的览物之情,使我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下文的两个画面,两种心情所阐发的议论。
    六、结合语段的关键语句去背。《醉翁亭记》中的21个“也”字就像一条线串起了全篇,因此除了抓住这个关键词外,我们还应注意课文的二、三两段,第二段抓住“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就能想象出作者所呈现给我们的景色。第三段抓住“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关键语句,它们描写了四个场面,并且有先有后,这样把握就容易多了。《三峡》关键在于观察细致,准确把握写景特点。“隐天蔽日”概写三峡正午、夜半时的山势特征,“夏水襄陵”表现水涨淹没丘陵,“沿溯阴绝”表现船行阻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形容水流之急,使三峡滩险流急的风貌更加生动,有眼观实景之感,抓住关键词有助于背诵全文。
    七、借助表现手法去背。有的文言文所使用的“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充分地把握有助于加速记忆。如《鱼我所也》先用鱼与熊掌的取舍作喻,阐明了“义重于生”的观点;接着又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阐明乞人宁不食不义之食,最后又以“受万钟”与“宁而不食”作比较,形成鲜明对比。《唐雎不辱使命》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了秦王和唐雎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背诵中应抓住一个是先倨后恭“使人谓”----“不说”----“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另一个是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的特点。找出这些对比,背诵就轻松多了。
    八、借助作者在文中运用的感官去背。有的文言文,作者为了达到其艺术效果,充分利用人的感官去绘声绘色地描绘。如《与朱元思书》中的第二、三段,作者先运用了人的视觉,看到了“山之奇”;然后运用听觉写出了“水之异”,能够把握住这些,文章的背诵也就不难了。
    九、语录体应分则去背。因为语录体前后意思的衔接不紧密,情节不强,因此可以分则去背。如《论语十则》,先背诵第一则再背诵第二则,然后一、二则联起来再背,这样循环下去,《论语十则》就能全文背诵了。
    十、借助意思相同或相近语句在文中的反复出现。如《扁鹊见蔡蔡桓公》一文,背诵时只要掌握了“扁鹊见蔡桓公”,“扁鹊复见”, “扁鹊复见”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等语句在文中的反复出现,就能联想到它所涉及的情节,蔡桓公的病情由“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在”。语句在文中的反复出现,就能较容易背诵全文。又如《曹刿论战》中,把握“民弗从也”、“神弗福也”,曹刿对鲁庄公战前准备的两个条件的否定,就能自然地想起了关键的第三个条件“取信于民”,记忆全文就快捷多了。
    总之,文言文的背诵还应因“人”因“文”而异,在学习中要看自身实际情况,要靠自己去“悟”,关键是看用什么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背诵就用什么方法。

    浏览 187赞 99时间 2024-04-05
  • 啃鲍鱼的螺丝

    理解性背诵,结合翻译,弄懂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而弄懂文章的具体内容

    浏览 340赞 136时间 2024-02-14
  • 笨丫头19868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法)一、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法)二、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法)三、累进法。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法)四、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法)五、照看译文背诵法。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析]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浏览 172赞 132时间 2023-11-19
  • 把你的锅盖盖好

    阅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把它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读几遍,差不多能读下来,再翻译下来,、争取自己全能翻译下来,然后就好背了,,我以前就是这么背的

    浏览 250赞 149时间 2023-06-13
  • himawari30

    先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按照理解的意思对应,你会发现很容易。

    浏览 174赞 78时间 2022-10-16
  • 么么1009

    意思搞明白了自然容易

    浏览 231赞 157时间 2021-12-11

文言文背诵有什么技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