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收利是的议论文

求一篇关于中学生收利是的议论文~~谢谢利是钱==压岁钱~关于中学生对利是钱的态度与如何使用

ruby纸鸢 2021-09-19 09:49 261 次浏览 赞 116

最新问答

  • 喵小贝贝

    近些年来,对压岁钱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其一,压岁钱数量不断攀升,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其二,们常常不能把压岁钱用到正道上。其三,压岁钱有时成为一种变相的送礼、贿赂。这些批评很对,但是,如果因此倡导移风易俗、取消压岁钱,却也未必是正确的选择。

    压岁钱是一种民俗,它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分析,一种习俗之所以存在,肯定是因其承担着某种社会功能。

    压岁钱承担了什么社会功能?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生活为基本模式的传统社会里,讲究的是“长幼有序”,家长们平时都很威严。只是到了春节,在喜庆的氛围里,小辈们给长辈们行磕头礼,表示对尊长的敬重与祝福,长辈们则发给小辈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压岁钱的施与取,像是一出闹闹的戏,既表达了共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意思,也体现了“父慈子孝”、“尊尊亲亲”的传统,是对家族血缘关系的确认和对传统的强调。

    压岁钱的民俗世代留传,不管是豪门大户还是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借此民俗长幼同乐,现在有什么理由让这种民俗消亡呢?每个民族都有如何对待传统民俗的问题。美国的历史只有几百年,所以他们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自己的历史传统,如他们最重要的节日――感恩节。人一年里要过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的大多数都要行隆重的成年礼。这些节日、礼俗大多数都是由中国传过去的,可是在它们的发源地却早已不存在了。

    传统民俗中的大多数都是好的,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它们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一旦失去,就难于恢复。像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市民多半是外来的移民,所以当地的老风俗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了。在北京,过春节跟平时没有两样,腊八节、端午节、重阳节很少有人想得起来。可以说现代人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而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的状态,很少有什么传统的、公众的习俗让我们产生一种与历史、与民族文化血脉相联的感觉了。传统风俗、礼仪的丧失,背后潜藏的是传统的人情、的丧失。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觉察到,我们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淡漠、社会纽带逐渐松弛。想想看,为什么韩剧会在中国风靡一时?难道不是因为其中浓浓的人情味打动了我们?韩剧中的家长威风、磕头礼等并不好,但我们社会本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优良的秩序,却是我们万万不能舍弃的。

    诚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有时迫不得已要告别一些风俗习惯,比如说在大城市里禁放烟花炮竹,那是因为在拥挤的城市里这种民俗确实存在危险性。可是压岁钱不同于炮竹,压岁钱本身并没有危害性。有的人借压岁钱显示财大气粗,有的家长对用压岁钱不加引导,大人们的崇富心理使借压岁钱攀比,这是一些人把这种传统习俗用歪了,违背了这种风俗本来的意蕴。

    浏览 313赞 157时间 2024-01-30
  • 小红红黑黑

    我看压岁钱

    每到逢年过节大人们就给小孩压岁钱,说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留下来的传统,对于这个话题,人们议论多年,目前存在着两种说法:给与不给。我的观点就是给,但是要怎么给,又要怎么花,在这个观点上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现在社会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过的越来越幸福,很多家庭都有了洋房、电脑、等,由此,人们对钱的认识也就不想以前那样了,变得越来越大方,给起压岁钱来就是上千甚至是上万,这样一来慢慢会产生依赖性,认为得到钱是很容易的事情,慢慢变得贪婪,对今后们的自主的生活习惯以及前途使人有些担忧,所以关于在压岁钱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要给的少但要给的精,比如过年给50、儿童节给50、过生日再给50,这样就叫做给的少反而精。这样一来既培养的理财能力,二来可以提高亲亲朋友的关系程度。
    2、现在谈谈怎样花。有的拿到钱就去买一些机等耽误学习的物品,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浪费钱的坏习惯。我建议把自己的压岁钱存进银行,或拿出少量的钱来买学习用品。一方面可以在银行吃利息,会越存越多,另一方面让们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等到上中学的时候把这些钱用在学费、赞助费或者用到有用的地方,比如近期东南亚遇到海啸,就要可以拿出一部分压岁钱去捐给那些贫困的人。
    总之,我们的还不富裕,按大人们说的和我在电视上看到的,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在压岁钱这个问题上,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压岁钱用在刃上,养成一个自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和建议,以求共勉。

    浏览 491赞 113时间 2023-01-25

关于中学生收利是的议论文

求一篇关于中学生收利是的议论文~~谢谢利是钱==压岁钱~关于中学生对利是钱的态度与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