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2

SSpapergirl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中超裁判发表论文内容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小卷2010

已采纳

记者金错报道 27日,围绕中超愈演愈烈的裁判争议,有两件事情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第一,这天上午,中国足协在中超联赛裁判工作内部会议上通过专家解析, 认定艾堃对费莱尼最后进球的判罚为“误判” ,这一次,足协“认错”(认为裁判有错)了。

第二,早前一直有媒体在吹风“足协要处罚鲁能”的事有了实锤。本报从中国足协了解到,在山东鲁能与河北华夏幸福的排位赛进行之前, 足协已经做出了对22日当晚冲击VAR室的多名鲁能工作人员包括助教、翻译等的处罚,禁赛最长可达7个月 。很微妙的是, 到目前为止,中国足协尚未官方公布这一处罚。

对于足协此次在较快时间内公布了对于裁判的评议,普遍的观点认为,这次明显误判让足协承受了巨大压力,费莱尼进球被吹,让人感觉到鲁能是连续遭遇争议判罚,甚至不少人认定,这就是裁判圈抱团对鲁能球迷查沈寅豪论文的报复,而把打进的球吹出来的做法,已经突破了多数人对于中国足球底线的认知。

不仅鲁能方面的媒体工作人员和球迷群情激奋,更多中立的媒体和球迷也加入了声讨,而在三场比赛过程中,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等权威媒体都表达了对裁判的质疑和对足协在裁判管理上的批评,压力之下,足协有所表示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中国足协是难得的通过媒体公开承认了裁判的误判,但很显然,如果这仅仅是在压力之下的一种妥协态度,而不是对于裁判整体治理的开始,这次公开“认错”可能带来的反噬更大。

众所周知,按照惯例,足协在认定艾堃错判之后,艾堃会受到一定场次的内部停哨,但此种举措对鲁能的影响尚未可知:裁判短期内当然会有所收敛,在判罚上更加谨慎,但艾堃停赛的话,或许会加剧裁判圈对鲁能的仇视态度。

更加遗憾的是,足协在“认错”同时,特意否认了“裁判抱团”的说法。如果说,此前这只能算一种猜测,那么,经历了失球方都没有异议、VAR室却悍然主导改判的奇闻,目睹了裁判们列队为“英雄”送别的丑剧,甚至见识了连具有最起码专业常识的人都不可能做出的“误判”之后,还有谁会怀疑,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圈子对整个行业的羞辱?而就其不避嫌、不做任何掩饰、不设任何技术门槛的“作案”特点来看,这更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报复行为和公然示威。

事实上,足协必须充分认识到,裁判问题其实已经非常严重,绝不仅仅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裁判工作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足球形象乃至中国足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并不和谐的执法环境,始终无法统一的执法标准,潜在的裁判可能主观改变比赛结果的危险,不仅对联赛造成了几乎是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更是对于所有投资人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根据普华永道在2017年公布的数据,2016赛季中超总成本110亿,这意味着中超俱乐部投入不低于100亿,而2016赛季只是中超泡沫化的开端,在中超泡沫化最疯狂的2018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的总投入预计在200亿左右。

目前中超投资趋于理性,但在经济下行趋势下,投资人承担的巨大压力并没有缓解,有投资人自身资产负债率在80%到90%左右,有投资人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更有多家俱乐部出现拖欠工资、转会费等窘境。

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下,如果一家动辄年投资数亿、十数亿、数十亿的俱乐部可以随意被几个裁判玩弄于股掌之中,对于中国职业联赛毫无疑问是莫大的讽刺,自然会出现:去者肆意嘲笑,留者一脸彷徨。更何况,有明确消息显示,多家俱乐部在沉重压力下已经显露了去意,但考虑到企业形象及其他相关影响,也只是在硬撑。

鲁能是一家国企俱乐部,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决然退出,但如果有其他私企俱乐部遭遇同样情况,投资人岂不是恰好可以就坡下驴、顺势退出呢?要知道,这种被“逼走”的方式,可不影响企业形象,可不会引发对企业的舆论反响,但是,中国足球的形象怎么办?中国足球的舆论反响怎么办?

这才应该是中国足协此次“认错”之后应该反思的。重要的不是“认错”,更应该是改进:如何在裁判选拔、管理、选派等机制上建立更合理的、开放的机制。“认错”只能短期震慑裁判,唯有更加健全的制度才可以长治久安,包括职业联盟在裁判管理上的作用和价值。

从对于鲁能俱乐部相关人员的处罚到本报发稿时还秘而不宣,应该可以体会到中国足协在裁判管理上的难度。22日当晚,确实有鲁能方面人士冲击了VAR室,以鲁能工作人员为主,球员并未参与,足协此次处罚基本可以确认是准确的,但足协一直不公布,鲁能方面的绝对沉默,让人感觉他们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至于足协为何没有公开处罚,或者尚未公布处罚,或许源于足协怕进一步刺激鲁能球迷,这个举动也被视为和“认错”类似的缓和矛盾的措施。而艾堃的这次判罚显然是中国足协也没想到的,所以才有了这次“认错”。

好吧,允许我们追问,那然后呢?

81 评论

绝色经典

中超争冠组的京鲁之战,不出意外又出幺蛾子了,这次是当值裁判出来作妖,准确说是当值视频裁判——马宁。原本鲁能看上去问题不大的一粒决定性进球,在当值主裁、距离事发地不足5米的边裁,被进球的国安球员都没有表示的情况下,硬是让视频裁判拉着主裁做出了改判。最终这一判罚也彻底影响了鲁能球员的心态,被国安趁势反超,吞下失利的苦果。 鲁能的这粒进球是否犯规在先赛后成了大规模讨论的焦点,格德斯背后捅走李可的那个球到底是否犯规,也成了罗生门。格德斯有没有碰到李可,看慢镜头应该是有,是否捅到了球,从主裁改判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没碰到,所以这球是不是犯规,严格意义上来讲,确实是犯规了。但是这种程度的身体对抗是否造成了李可丢失球权,是否成为取消后面鲁能进球的理由,相信场上无论是裁判还是鲁能球员,在当时的情境下都不会这么认为。这种犯规不同于以往通过var 科技 手段判断越位,越位了就是越位了,哪怕体毛级越位也是越位,进球就能取消。足球比赛本来就是一种强调身体对抗的运动,如果每一粒进球都要对身体对抗的判罚达到这种吹毛求疵的地步,这样下来一场比赛被吹掉的进球可就数不胜数了。足球规则规定,双方球员在抢夺足球控制权时,允许一定范围的合理冲撞,但是要求冲撞时肘部必须完全贴住躯干,试问哪名球员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又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是否在进球过程中因此受益也要取消进球? 赛后多数人都把矛头指向了国安,还有人翻出了当年武汉退赛的导火索也是同国安的比赛后发生的来影射国安,明显是矛盾失焦了。这种说法的逻辑在于国安能够对当值裁判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行贿等各种手段,但是在足坛大规模地扫赌打黑之后,当值主裁还是韩国人的情况下,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即使在大多数人看来,两回合比赛的两位裁判都在判罚上不同程度上对国安有所倾斜,也无法证明国安和当值裁判组有任何关系。愤愤不平的人也只能以沈寅豪的硕士论文为切入点讨回公道,何况本场主裁还是专门从韩国足协借调过来的国际级裁判。 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在这种执法水平下,中超的繁荣是不是一场泡沫。一直以来各界都在诟病国足水平差,然而事实上我们和世界顶级足球水平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这里面就包括裁判。韩国主裁来到中超也能被他不够专业的同事影响,在var的影响下做出争议性判罚。如果这种对规则的理解普遍存在于中超的顶级裁判群体中,可以说中超球员所面对的执法环境确实不容乐观。在中超一次轻微的身体接触就有可能造成一粒进球被取消,但是到了国际赛场上,面对不同的判罚标准,我们的国脚还能适应吗?现在能理解国家队比赛中,我们的球员常常一碰就倒,伸手向裁判要任意球点球时的愤怒,和主裁判漠然的神情出现的原因了吧?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身体接触根本就是司空见惯,反而中国球员如此矫情的表现才让他们愕然。退一步讲,即使这样的判罚标准并非普遍存在,每一轮比赛都会出现的争议性判罚,面对相同技术动作会有完全相反的判罚,如此混乱的执行标准,也会让参加比赛的球员无所适从。

232 评论

相关问答

  • 内容相同中英文论文发表

    同时发表可以的 选择权威的期刊杂志发表,正确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木要求及规范化,并注意选择对口的专业期刊投稿,且遵循所投刊物的格式要求,再加上导师能对论文严格把好质

    老王09870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高中生发表论文的内容

    学术论文在指导科学决策,评价科研绩效,分配科技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整理了高中生发表学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美国宪法与学术自由 一、引言:美

    长虹饮练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发表高中数学论文的内容

    数学中,数列的教学思想是一座桥梁,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巧妙地转化成简单的解题方法,让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清晰、更简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高中数学数列论文

    Nice甜甜圈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级职称论文发表内容

    中级呀,普通的省级、国家级学术期刊就行。 要求双刊号齐全(所谓双刊号,也就是CN国内刊号,以及ISSN国内刊号)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 期刊被知网(ki

    淡淡默默淡淡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足球裁判马宁发表的论文

    对于马宁被实名举报学术不端一事,我觉得真是做的好。做学术就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如果都是学术不端之人,那怎么能对得起那些认真在学术方面做贡献的人。因此应到给予被举报

    鹿脸脸舅舅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