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

青笋丝爱吃榴莲 2021-09-18 16:36 189 次浏览 赞 113

最新问答

  • 飞毛腿0615

    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使他们往往更容易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愿意向外人透露,特别是不能在面前透露。然而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在影响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很容易转移到身上。如果说,父母的心理健康影响是一个家庭、几个的话,那么一个教师的心理状态影响的可能是成百上千。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人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有显示,在一般人中,情绪适应困难的约有1/4,而教师中则高达3/4。目前,教师们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压力。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繁重,工作量大;二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新知识;三是教师还有、职称、论文、课题、竞聘上岗、评等级等各种压力;四是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五是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并且不少学校教师超编。这些都是加大教师心理问题的工作压力。此外,一部分教师的待遇偏低,远远赶不上在其他部门工作的同龄人,有些地方甚至拖欠教师的工资,致使教师不能安心工作,心理负担很重。那么,教师应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呢?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

      追求适可而止心理健康十分讲究“度”的把握,无论是追求、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都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是一旦过度就会失之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情绪过大,工作过多,这些情况在教师中容易出现,并且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一颗平常心态心理失衡,是现代不少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其源于比较与差别。如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待遇与人的差别;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冤气、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有时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多交往多谈心心理的保健是一个积极行动的过程,如多读一点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将知识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交心谈心,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外界与变化,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

      要有八小时以外教师的工作,8小时的内外界限常常是不分明的,很多工作要回家去做。如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等,因此,如何把工作与休息处理好,休闲与发展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也是心理健康的要求。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断欣赏自己要心理健康,要心理平衡,就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长处与缺点。一些教师为追求完美,总是挑自己的毛病与不足,这样做虽然有利于不断进步,但是也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其实也是跟自己过不去。不但做不到完美,反而造成紧张,让自己活得太累。人,只有欣赏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学会自我调节当出现心理问题时,或者自我进行调节,或者参加一些心理咨询活动,主动向人沟通,说出心里的不愉快,将自我调节的主动权抓在手里。

    浏览 451赞 73时间 2024-04-25
  • 潇湘涵雪

    教师的心理问题压力及应对策略

    1、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发,要让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有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遵循:(1)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4)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和谐的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重视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还有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为:(1)健康的人格;(2)良好的师德;(3)稳定的情绪;(4)自我意识良好;(5)坚强的意志品质;(6)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据有关报道,在杭州市随机抽取五所小学的300名教师,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多的列出心理健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特征。收回问卷后,按照各特征出现的频率高低进行排序,筛选出频率最高,具有代表性的30个主要特征,然后要求教师对这些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分,结果在30个特征中重要性排在前二位的依次是:有责任心、有爱心,具备良好看道德品质;工作认真踏实,待人处事客观公正;积极进取;诚实守信,良好的人际关;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打开魄。中小学教师认为相对不重要的有:风趣幽默,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在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后,分成了以下几个类别:(1)与道德品质有关的特征,奉献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有爱心;(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特征,开朗乐观,宽容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3)与责任感有关物特征,有责心,处事客观公正;(4)与自我效能和情绪有关的,良好的适应性,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自信心,自我评价客观正确,冷静理智,坚毅有恒心,情绪稳定,胃耐心;(5)与创造力有关的:富有想象力,敢于创新,风趣幽默,兴趣爱好广泛;(6)与工作态度和素质有关的,积极进取,敬业爱岗,工作认真踏实,良好的文化素养。

    2、教师心理问题因何而生

    教师的生理健康问题,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有显示,在一般人中,情绪适应困难的约有1/4,而教师中则高达3/4。

    据有关,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9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在对沈阳市6所中小学和部分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问卷150份,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感觉心理压力较大,七成教师存在着经常失眠的情况。同时,在接受调查的89名教师当中,有近六成以上教师明确表示,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天均超过8小时,有七成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有70.4%的教师容易失眠。还有少数教师经常出现少食、抑郁、烦躁、忍不住要发脾气等。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抟受压力有关,如果人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无法承受,就会产生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就会由此而产生。所以,研究人的心理健康,了解人的压力源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工作压力过大。在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实的今天,教育教学评估管理体系被蒙上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评估重现角不重人;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内部管理。各种、竞赛、考核、评估频繁。大量的作业批改,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满负荷运转,使教师很少有喘息的机会。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全身心投入。教育管理层和社会家长却常把诸如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校园力单纯归因到教师个体。教师们忍辱负重面对一切不公正对待和评说,心理压力沉重。

    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问题。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形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这无形中给教师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追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些教师力不从心,心理疲倦感油然而生。

    社会环境的冲击。近些年,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提高,但相对来说,其经济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和利益回报率并不高。这种对比与差异使得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平衡。

    浏览 459赞 144时间 2023-10-22
  • 艾米Amysweety

    1 .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为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教师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忙中偷闲,放松自我。早晨起来跑步,晚饭后散步或在闲暇之余逛街、听音乐等,这样不仅有助于缓解教师压力,也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2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这些挫折与困难常常使得教师陷入烦恼与忧愁,难以自拔。这个时候,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压力,正视现实,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压力。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紧张而不友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树立“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思想,积极主动地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浏览 355赞 103时间 2023-07-16
  • 发呆2011

    1、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注挑战着教师的心理。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已进入全面的改革,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在教师中形成必须排序的现状。这种排序,让教师们与之相应的压力随之加大。学校方面也给教师施加了很大压力。由于高考和中考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学校好坏的评价标准多以升学率高低、考入名牌和重点高中的多少来衡量,这就造成学校不得不为教学质量而给教师加压。这促进了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2.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也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出于传统的“名师出高徒”影响,许多家长把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身上。家长们在为择师时的标准非常苛刻,他们希望年富力强、有教学经验,希望是名师等等。随着家长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攀升;现代社会使得视野开阔、信息量大,教师在许多方面不再“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动摇,无形中向教师工作提出了挑战。

    3.教师职业本身具有很大的压力。教师自己力求“敢为人先”,“追求完美”,致使不断自我加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的观念和知识并不能完全让满足,特别是在日益严峻的升学压力下,一些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表示怀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中小学教师们的主要负担。

    此外,部分教师也受到自身性格的制约。许多教师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有的教师除了看书、学习,没有业余爱好、没有休闲场所,紧张的工作情绪得不到放松;还有的教师自身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嫉妒、孤独无法排遣。

    二.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表现

    1、焦虑。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体,正在成为高压力人。近几年来,随着高峰期的来临,中学各班容量大多在60人以上,中学教师除了正常上班外,还要面对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据我们对教师的工作负荷调查,有30%的人认为非常重,46%的人认为很重,23%的人认为一般,只有1%的人认为很轻。长期巨大的压力,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极度紧张、焦虑。

    2、抑郁。虽然新课改已经进行了三年,但评价体系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的人才观,依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像三座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同时近年来,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量化考核、职务职称评定、竞争聘任上岗、末位淘汰等措施,使不少失败的教师心理失衡、精神不振、抑郁沮丧。

    3、倦怠。教师时刻处于育人和个人事业之中,部分教师为体验成功、追求个人发展逐渐失去了对教育工作的兴趣、热情,或“经商下海”,或“考研深造”;教师职业地位、经济待遇的低下,也使部分教师自自弃、牢满腹,失去了对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评价的滞后性,使教师付出与获得之间有时不成比例,难以立竿见影,所有这些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4、交际不适。教师的人际交往以师生交往为主,多处于校园之中,人际关系单调、狭窄,教师体成为孤立、封闭体,与社会联系、参与社会活动较少。据调查,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6.99%,在校外与他人经常交往的只有14.69%,且在人际交往中有不适感觉,表现出固执、偏激、好为人师等不良倾向。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就教师自身而言,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而通过学习与运用压力应对技术,教师心理健康有望得到有效的 促进。

    1、优化“大环境”,解除教师后顾之忧。满足教师成就感。

    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工资水平,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满足教师合理的要求;要认真履行《教师法》,确保教师享有法律赋予的全部权益,提高教师职业威望,真正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社会要更新质量观、人才观,为素质教育、创新发展良好的大环境;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满足教师成就感。

    2、放宽“小环境”,给教师松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信任教师,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推行化管理,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要树立科学评价制度,给教师松绑减负,拓展教师生活空间,充实自我、调节生活;要严格班容量,逐步实施小班教学,确保教师法定的休息、时间,定期为教师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使教师与时俱进,放飞心情。学校应该帮助教师找出并且消除那些不必要的压力来源,如额外的工作任务、过多的会议、不合理的考评制度等等。此外,学校和校应采取一种重用和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业务上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时常给予能够满足教师们个人需要的激励,建立积极、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监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

    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形成心理疾病。作为教师本身,首先应该养成知压、减压的习惯,了解自己面临的压力,主动帮助自己应对压力。其次,学习一些压力管理策略,如认知重建、设立合理的目标和期望、掌握一些时间与目标管理策略等等。最后,对于工作繁重的教师,有必要掌握一些放松策略:如进行适当的运动和肌放松,每次30分钟左右;多听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烦躁不安时,可听舒缓的轻音乐,抑郁焦虑时,听一些激荡的交响乐;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闭上眼睛冥想,使自己逐渐进入一种舒缓、宁静的氛围中,融入自然,忘却烦恼。或者,也可以在不干扰别人的前提下把情绪适当排解出来。例如心情不舒坦时,痛哭一场或捶打枕头,以避免在重要时刻把不适合的情绪表露出来。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情绪,可以求助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化解情绪障碍,以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

    4、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

    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档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在客观标准的形式下追求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精神世界。因此我认为学校在管理上应加强人文关怀,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为教师排忧解难。具体做法有:(1)指导教师有效驾驭心理压力的方法,增强其心理防卫能力;(2)引导教师合理思维,多进行正向思维与客观思维,改善人际关系,减少与,减少消极情绪;(3)鼓励教师多参与体与社会活动,扩大心理交往空间;(4)鼓励教师在繁忙中求休息;(5)协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空间。学校和教师的互动,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心理调节和保健,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总之,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的进步。面对种种压力和挑战,教师急需发展自身的承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问题是正常的,无可厚非,应该正确对待,而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使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浏览 466赞 154时间 2023-05-04
  • 123老吃客

    教师的话当然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的去改变自己,改革自己,符合社会的要求,压力虽然大,但是我们也要敬岗敬业。

    浏览 284赞 140时间 2021-12-31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