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论高一政治教材内容的整合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9 08:27

摘要:

  摘要: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所以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的一种范例,从教材结构、内容、增减等方面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教,学生学而服务。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材重组优化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变的...

  摘要: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所以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的一种范例,从教材结构、内容、增减等方面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教,学生学而服务。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材重组优化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要对“三维”教学目标正确定位,就必须从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人手,深入分析课标要求,研究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特点,由此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的一种范例,从而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教师不应该过多的拘泥于教材内容体系结构的限制,严格按照教材的前后顺序来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教学方法、知识衔接等具体的情况,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教,学生学而服务。另一方面,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和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对相关知识的整合,既可以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并帮助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比较,使前后知识形成体系,便于学生巩固旧知,理解新知。下面从教材结构、内容优化、知识增删等方面谈谈对高中政治教材的活用。


  一、重组教材结构


  以高一《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三个框题为例。


  我在教学实际中对本课作两步调整重组:一是对第三框第二目“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和第三目“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两目进行顺序调整;二是把第三框“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作为第一框,后两框顺序不变。这是因为学生初步接触政治生活教材,对政治比较陌生,一方面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全书作简单介绍。而第三框第三目“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即中学生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作为第一课开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对政治有初步了解,又能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和设疑来激发兴趣。如,在讲解其中第一个问题“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政治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及国家大事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政治的热情;在讲解第二个问题“需要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当今中美关系、伊朗问题、台湾问题等问题的分析促使学生放眼全球,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以提高政治素养和激发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第三点“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自然过渡到调整后的第三目“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即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因为这一点与这一目具有内在的连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水到渠成。调整后的第一框第三目“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四点主要内容为:“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这正是本教材的整体基本知识框架。通过第一框题,学生可以对全书提携总纲,进一步加深对政治的了解。这一点是原有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所没有的功能。调整后的第三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中的知识点“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作为第一课与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的过渡与导人,并可同时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作为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选举权和选举权”与民主选举的外延是有异同点的。


  二、优化教材内容


  以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两个框题来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从课题名称可以,看出本课主讲的专题及专题间的关系,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际教学中,第一框题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新要求的第一点“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第二框题第二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内容相近,意义相同,就是“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关系。这与第一框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构成“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逻辑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第二框题第二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安排到第一框第二日“经济建设新要求”的后面。这样调整符合学生认知过程,顺应上述逻辑顺序,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还节省了几乎相同内容的讲解时间,优化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对于本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可以灵活处理,可以放在第十课开始。理由是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顺应了本课课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在谋求科学发展。


  三、灵活增捌教材


  适当增删材料的内容,嫁接组合。对材料适当再加工创作,使其富有逻辑性和实效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教材处理中,由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时间分配的限制,而教师又想将一节课形成严密的逻辑结构,构造出有效的课堂,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恰当的再处理。因为课本中的有些经典事例内容不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因此可以将有关的事例内容适当地增加或删减,以达到适应教学需要的目的。比如高一第八课第一框题《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其内容含量较大,在一节课中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是本框中的重点内容,必须要讲清楚,但如果每条内容都举例详加论证势必影响后面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因此在讲授此节内容时,我将课本经典材料进行了加工再处理,通过嫁接组合,变成以一个跨国公司为主体,通过其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将课本的素材串在一起,结果简单明了地说明几个特点。


  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解读教材,用迁移、创新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达到调整、建构和重组教材,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政治教材的功能,使政治课堂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

核心期刊推荐